文 | 晏清
7月5日,第六届黄河两岸清香酒高峰论坛暨陕西白水杜康2025年合作商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以“黄河奔流 时代清香”为主题,既是对黄河流域酒文化根源的追溯,也是对清香品类未来发展路径的探索。
01
发布“共识”,产区协同迎扩容机遇
近年来,清香型白酒以年均13%-15%的增速逆势突围,成为行业唯一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主香型。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清香型白酒产能达170万千升,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利润达350亿元。而2025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200亿元,行业占比从15%攀升至20%,正式进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品类扩张期。
清香型白酒的快速增长,本质是消费需求与产业升级的深度契合。据调研,60%的消费者在选择白酒时将“饮后舒适度”作为首要考量,同时,90后、00后消费者占比已升至35%,而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的工艺恰好满足这一健康诉求。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席团主席王新国在致辞中指出,要凝聚产区合力,共塑“黄河两岸清香”新名片,以品质为根基、文化为纽带、创新为动力,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沿黄五省协会领导与营销专家围绕“清香型白酒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并一致认为,标准互认、市场协同、文化共建等是清香酒转型发展的关键。
这一共识最终凝结为《2025黄河两岸清香酒高峰论坛年度共识》的发布。这份由行业协会与白水杜康共同签署的行动纲领,标志着黄河产区从概念协同迈向机制落地,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操作框架。
军事专家、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原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明察大事 洞悉国运》主题演讲中,则从国家战略高度为产业破局提供了全新视角——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扎根于国家崛起的沃土;品类的每一次飞跃,都需顺应民族复兴的浪潮。
九频道看来,从战略共识到行动落地,更凸显了牵头力量的战略价值——当白水杜康等企业以工艺标准创新和厂商生态重构率先破壁,传统产区的协同蓝图才真正拥有了施工图。
02
扛旗大清香,白水杜康实践引领
作为黄河名酒带的重要一员,白水杜康正以实际行动引领品类复兴。
“品质是生命线,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陕西杜康酒业集团董事长张红军在致辞中阐述了白水杜康的核心战略。
论坛上,白水杜康三款战略新品——白水杜康1997酒、1957酒和陕西老酒正式发布。当日上午举行的专家鉴评会上,专家组对新品给予一致的高度评价:“微黄透明”、“老清香白酒风格典型”……
而这背后,源于白水杜康的三项核心工艺唐代陶土窖池赋予的老熟基因、57天超长发酵周期提升的风味层次、以及经十次太空实验培育的酒曲增强的品质稳定性。这些产品既是对杜康酿酒古老智慧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消费需求的创新回应。
在工作报告中,陕西杜康酒业集团常务副总裁商景枫则用一组数据展现了白水杜康上半年高质量发展成果:上半年已完成全年67.3%的销售目标,终端网点数量达到5万家,举办品鉴活动4600场次。央视、机场、高铁等高端媒体广告投入同比提升12%,品牌价值攀升至236.81亿元,位列全国白酒行业第13位。
在厂商关系建设方面,白水杜康“扶大商、扶优商”政策成效显著,大商、优商数量已达51家。大会现场,白水杜康还表示将新增酱酒品类合作,进一步拓展全国市场。
针对下半年工作,白水杜康明确了“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巩固‘国民口粮酒’定位”的核心策略,计划通过产能扩建、工艺升级和数字化赋能三位一体提升产品性价比,打造“老百姓喝得起”的口粮酒;同时,深化B/C端双赢机制,加大高端媒体资源投放,推动文化IP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清香型白酒市场领先优势。
03
六年征程,从产区共建到品类复兴
自2020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黄河两岸清香酒高峰论坛已走过六年历程,成为中国酒业标志性IP,同时,也见证了黄河名酒带从分散到聚合的里程碑事件。
“让‘黄河清香’香醉世界,不仅是白水杜康的理想,更需集行业之智,汇伙伴之力。”九频道看来,以论坛为契机,白水杜康也在蝶变升维,并持续为行业贡献样本力量。
其一,技术革新反哺传统酿造。经十次太空实验的酒曲育种、智能控温等科技手段,显著提升工艺可控性。
其二,文化价值重构消费认知。立足民族复兴浪潮,将酒圣杜康IP深度融入黄河文明叙事,进一步提升品类认知度。
其三,产业链延展聚合全域价值。推动酒旅融合,将杜康文化产业园纳入流域文旅体系,实现产业反哺生态保护的价值转化。
可以看到,白水杜康以“国槐老清香”为差异化支点,依托百年国槐木酒海储酒技艺形成的“槐香、蜜香、酱香老味”复合风味,已经成为品类价值标杆。而论坛推动的技术互认、文化共塑、市场共赢生态闭环,则进一步为传统酿造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当消费趋势、产区协同与文化自信形成共振,白水杜康正以品质为根基,以创新为羽翼,将黄河酒脉的厚重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一个属于清香型白酒的黄金时代,正随黄河之水奔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