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猛
近日,国际知名烈酒媒体《烈酒商业》发布2024年烈酒品牌销量榜,真露(Jinro)以96.8万箱(9升/箱)销量蝉联榜首,超过第二、三、四名总和。
整体来看,国际烈酒市场分化加剧,龙头依然稳健。2024年销售前十品牌销量增长比例超过八成,低度酒是增长主力;销量前150名的烈酒品牌,超半数业绩下滑。
这些数据背后,是国际市场消费者在饮品选择、饮酒方式及消费态度上的结构性变化。
榜首为什么又是真露?
真露是韩国海特真露酒业集团的烧酒旗舰品牌,被誉为韩国“国酒”,韩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不只是国内市场,真露在国际市场也是烈酒霸主。截至2024年,真露已保持24年烈酒品牌销量排名榜首。这背后,是一整套体系化的出海动作。
真露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产品的全方位本土化。
以日本市场为例。1977年,真露出口原味产品HITEJINRO试水后,立即根据调研反馈,减少甜度、调整香气,推出符合日本消费者口味的“JINRO FOR EXPORT”,结果大受欢迎。
除了口味,真露还将瓶身容量增加至700毫升,以区别于韩国市场常见的360毫升规格;包装元素本土化,持续提升产品的高端形象。
这套精准的本土化组合拳,让真露在日本市场迅速扎根。1996年,它便从当地86个稀释烧酒品牌中突围,登顶单一品牌销量冠军;1999-2004年,更以绝对优势连续七年蝉联日本烧酒销量榜首,彻底坐稳在日本市场的领军地位。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表示,真露积极开展品质创新,不仅切入10°-30°世界主流烈酒度数与酒体,还不断针对目标市场特点进行度数、口感、包装规格、饮用方式的本地化创新,实现了多年来世界烈酒销售榜首的成绩。
另一方面,真露在营销和渠道方面,也进行了全盘本土化。
真露将品牌定位为“年轻人的酒”,并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如邀请明星代言、赞助音乐节、体育赛事和时尚活动等,吸引年轻消费者。比如在美国市场,真露自2012年开始,便与洛杉矶道奇队签订赞助商关系,依托球队的影响力,充分打开当地市场。
渠道方面,真露也突破亚洲专业零售商、餐馆和酒吧,深入到当地的传统商超。在美国,真露入驻了Wine&More、Albertson's、Costco、Target等当地主流流通渠道;在英国,2023年真露进入英国第二大连锁超市Sainsbury's和在线零售商Ocado,市占率快速提升。
从本质上看,真露在营销上锚定年轻人的兴趣触点,用他们熟悉的活动形式降低认知门槛;渠道上融入当地主流零售网络,让品牌从文化符号落地为触手可及的消费选择,二者形成“认知-购买”闭环,最终实现品牌在不同市场的自然融入。
此外,真露在文化领域的打法也很有特点。
从1998年的韩城奥运会到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真露不断依靠国际赛事集中宣传,持续提升韩国影响力和国际认知。例如韩日世界杯期间,真露举办喝真露送世界杯门票、赞助中国球迷赴韩国参加啦啦队等多项活动,让真露在国际市场获得了大量男性消费群体。
韩剧在全球的风靡,让真露在女性市场构建起强大影响力。从《请回答1988》到《寄生虫》,真露在一部部爆款韩剧与电影中高频亮相,让海外女性观众在剧情沉浸中不知不觉被“种草”,将品牌与情感共鸣自然绑定。
同时,真露也推出了广受欢迎的果味烧酒(如葡萄柚味、青葡萄味),吸引了大量女性消费者。在抖音搜索真露,相关话题点击超过3.1亿次,大量女性博主科普喝法和种草。
从针对男性市场的体育营销,到女性市场的影视植入,这些大众化的文化符号,构成了真露与不同消费群体的定制场景化接触点,再以产品创新打通年轻群体的味觉与社交场景,最终构建起覆盖多圈层的文化认同网络,进而稳固了市场。
多维度领先,形成了真露的断层式榜首,多个方面值得白酒出海借鉴。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传才战略智库首席专家王传才认为,白酒国际化也面临“酒体风格”“品牌价值”的考验,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真露提供了比较好的样板;真露的饮用方式也高度融入年轻化、国际化的消费体系,相对自由、时尚,也值得借鉴。
真露的启示
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榜单前十中,包括真露在内的低度酒品牌,整体表现都十分亮眼。
从销量看,榜首的真露和榜单第五的Chum Churum两个韩国低度烧酒品牌,以及位列第四、第八、第十的三大RED(Ready-to-Drink,即预调鸡尾酒)品牌,合计销量超200万箱,占销量前十的近六成。
从增速看,RED是榜单前十中增速最快的品类,High Noon增长11.7%领衔前十,-196和Suntory Lemon Sour(三得利柠檬酸)分别增长9.4%和7.4%。RED常用朗姆、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等洋酒作为基底,酒精度普遍较低,类似啤酒或略高于苏打酒。
整体来看,国际市场低度酒呈现稳定增长,以真露为代表的低度烧酒与RED构成增长双引擎,凭借低酒精度、风味多元和场景适配性,持续抢占全球烈酒市场份额。
蔡学飞认为,国际烈酒的低度化,为白酒带来多重借鉴意义:
标准方面,低度烈酒产品更加符合国际贸易法规,更低的准入门槛意味着较高的性价比;
产品方面,低度酒的口感更加柔和,饮用方式也更加多元,相对来说符合全球多数消费者的饮酒习惯,接近他们的日常饮酒口感,更加有利于产品尝新、推介与培育;
趋势方面,低度酒酒精刺激小、饮后负担轻,契合全球健康化趋势,特别是低度酒消费门槛比较低,可通过混饮、果味创新满足“微醺社交”需求,是年轻人接触白酒的“入门产品”;
文化方面,低度酒在饮食文化中适应性更强,更加友好,搭配也更加丰富,都为产品后期的推广带来了更多的场景和机会。
还值得注意的是,低度酒还具有关税优势。
酒水行业研究者、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向云酒头条表示,低度酒关税较低,实际售价亲民,能有效吸引尝鲜者,为长期消费打下基础。
从白酒国际化的实际情况看,白酒正因酒精度数过高而附加上过高的关税,逐渐失去价格优势。在很多国家,低于20%酒精浓度的产品按照每10吨上税,折合下来一瓶约10%的税;白酒按照酒精度数上税,一瓶将近10英镑(约合人民币97.78元)的税,相差约100倍。在国际化进程中降度,也将有助于提升白酒的性价比。
整体来看,发力低度酒战略,白酒有望从“文化特产”升级为“全球烈酒选项”,从“猎奇消费”变成“日常消费”,从而推动白酒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