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师傅,今年的凉茶还是一样清凉好喝!”日前,在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日信国际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环卫工人黄安明接过“干师傅”递来的凉茶,一饮而尽。这杯清热解渴的凉茶的源头,其实是望江街道办公室里一堆不起眼的可回收废品。在大力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背景下,“干师傅凉茶”正成为连接良好风尚与民生温情的隐形纽带。
故事要从去年说起。“干师傅”干余岳从2017年就开始从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在单位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认真指导、监督同事践行垃圾分类,并把分类好的可回收物收集起来。去年,他将变卖可回收物积攒下的“私房钱”购买了中药茶包,每周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凉茶。他的凉茶被大家称为“干师傅凉茶”,街道的垃圾分类也从“规定动作”变成了有温度的“爱心行动”。
今年,这份温暖有了新延续。为深入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干师傅凉茶”推出了“合伙机制”——在街道、各社区的办公区域分别设立“干师傅凉茶”项目爱心捐助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率先行动,会议后的矿泉水瓶、拆快递剩下的纸箱,都自觉投入“捐助点”内。
“大家进行准确的垃圾分类,再变卖可回收物,所得的资金可以购买凉茶包,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凉茶。”干余岳表示,“我们既做好了环保工作,还能厉行节约、献出爱心,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也是一种良性循环。”
每周,干师傅都会将各点位的可回收物集中变卖,再购买中药凉茶包。他的记账本上,清晰记录着每一笔收入与支出。“喝完的饮料瓶、拆下来的快递纸箱,总觉得扔了可惜,但留着又没太大用处。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献出爱心,我觉得太好了!”街道工作人员孔青青说,“现在,大家都是‘干师傅凉茶’的‘合伙人’了!”
近日,“干师傅凉茶”正式在日信国际广场“上线”。出伏前的每周二、周五,户外工作者都可以喝到清凉解暑的凉茶。目前,“干师傅凉茶”项目爱心捐助点已覆盖街道及社区11处办公场所。“后续,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居民群众参与进来,通过最简单的行为,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厉行节约融入日常、奉献爱心化入平常。”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