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涌动的青云市集
仲夏夜晚,华灯初上。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的烟火气在此刻渐浓。
千余米长街两旁,地摊火锅蒸腾着豆豉锅底的醇香,红油翻腾的肠旺面摊位前排起长龙,水城烙锅中洋芋粑滋滋作响,铁签烤肉裹挟着折耳根蘸水的独特辛香,一杯杯沁凉的冰浆则成为解腻神器……上百种贵州特色美食在此汇聚,不同口音的谈笑声与锅铲的碰撞声,交织成贵阳深夜最生动的味觉交响。
“老板,四个人点多少合适?” 福建游客陈慧带着朋友刚踏进青云路口的“小肥猪地摊火锅”,就迫不及待地向老板代先贵询问。“早就听说贵州地摊火锅是必吃美食,特意跑几百公里,就为了这一口!”陈慧笑着补充道。
代先贵抹了把汗,麻利地指向案板上新鲜现切的猪肉:“先切两斤,不够再加,保准吃得安逸又划算!”他的小店虽不起眼,却是青云路上的“流量担当”,从清晨10点半一直热闹到深夜11点,豆豉的醇厚香气成了征服众多食客的利器。
“从5月起,这门口就像赶场一样!”代先贵指着店外临时支起的十来张小桌,脸上满是笑意。旅游旺季带来的汹涌人潮,让他的小店生意也水涨船高,“每天要接待上百桌客人,200斤鲜肉有时都撑不到打烊!”
隔壁金牌罗记肠旺面店内,煮面师傅吴波仍处于“战斗状态”。只见他双手在滚锅与铁碗间翻飞,2分钟端出一碗“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招牌肠旺面。
“从早上开门到现在,队伍就没断过!”吴波擦去额头的汗珠,指着门口排队的食客说道:“即便深夜11点,仍有食客进店吃面,生意好时,一天200斤粉面都不够卖。”
每家餐饮店前都坐满了就餐的食客
类似小肥猪地摊火锅、金牌罗记肠旺面这样的火爆场景,在青云市集并非个例。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青云路步行街累计接待游客约78.4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人次的激增也带动了商家收入的增长,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582万元,同比增长38.24%。
青云路,这条承载贵阳人近三十年味蕾记忆的街道,曾以烤鱼、水饺、烤肉等路边摊点亮无数深夜。2021年12月,依托城市旧改政策,贵阳市将原青云灯饰广场(老针织厂厂区)改造为“青云市集”,以“老贵阳,新调调”为理念,浓缩老贵阳九门四阁历史元素,打造集餐饮、文创、潮玩于一体的综合性慢生活广场。
青云不夜城
“改造后的街区更美,烟火气更浓了,既有人气品牌餐饮,又有本地老字号小吃,是真正的‘美食不夜场’。”在此住了大半辈子的王阿姨给孙子点了一杯冰浆,坐在街边藤椅上看着人山人海慢悠悠地说道。
正如王阿姨所言,青云路步行街遵循“一店一色”原则严选品类,通过逐一试吃筛选出最能代表本土烟火气的特色美食及部分知名连锁特色餐饮小食入驻。目前,街区商家总数300余家,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各类商家,其中餐饮100余家,主力品牌引进广西南宁五条友烧烤大趴、成都贰麻酒馆、黑蚊运动、WEGA PARTYLINK 派对 KTV、国家级非遗宋水仙马尾绣、火花文创、牛大力的画、谷妖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
编辑 罗昌
二审 何欣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