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公过了30多年后,他说,你就是个馋老婆。
对于这个评价,客观地想想,我认了。
对于美食的热爱,确实是我心中的一个执念。其实也就是馋。关于吃的琐碎记忆,深藏于心,难以忘怀,是不是也是馋的一个证明呢?
我大舅离过一次婚,前方有两个女儿:小鸽子和小燕子,她们和我家很少来往,见面次数屈指可数。绝无仅有的一次,小燕子到我家做客,我爸做的是鲤鱼炖粉条。小燕子姐姐家的条件肯定也不大好,她坐在主位上,把鲤鱼炖粉条吃了个溜干净。我除了吃到了几根粉条外,啥都没抢上。当然,也是没好意思抢。如今想起来,我爸我妈也没说给够不着菜的我夹点,真不够意思。就这事,我记了大半辈子。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过生日,和闺蜜虾米在那时威海的著名饭店海滨饭店大吃了一顿。吃的什么早已忘记,只记得我把自己撑出了毛病。胃胀得很,吃下去的东西一直不往下走。直到半夜,我的胃终于积聚起力量,把胀满的食物全部哕了出来,整个人也随即恢复正常。这么丢人的馋也是少有吧。
我爸热爱美食,但我家穷,我爸就想法吃些乱七八糟的玍古玩意。
松花江里有一种小鱼,很小,也就半拃长,银白色。是啥鱼我不认识,我妈说,叫白漂子。我爸一买就是一大盆,大概很便宜。记忆里,那些小鱼有一股子农药味儿,不知是被药死的,还是因为不新鲜了。小时候,我家收拾鱼、炒瓜子之类的活儿经常归我,这些活儿的共同特点是简单重复劳动,机械而费时。活挺简单,把小鱼的脑袋一揪,就把小鱼的肠子、肚子、噶岁(就是鱼鳃)带出来了。收拾这些小鱼的时候,我常觉得时间变得无穷无尽,怎么好像永远都收拾不完啊?小鱼是怎么吃的我已经忘记了,不过,我们吃了没事,似乎也很美味。
我愿意尝试一切美食。
我对牛奶及其一切奶制品都没有抵抗力,什么酸奶、奶豆腐、奶酪、奶疙瘩、奶茶等等,千里迢迢买来,吃得津津有味、爱不释口。酸奶不论多么酸,都能喝;奶酪不论什么味,都能吃,这大概就是一个吃货的基本素养吧。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不吃动物内脏呢?它们有着和肉类不一样的质感与味道,胜在味道的丰富与数量的稀有,什么心呀、肝呀、腰子呀,虽然这么说有点像上生理课,可这并不妨碍它们好吃啊。相比之下,鱼的内脏鲜美幼滑,更胜一筹,记忆里,山后惠华酒店的炖鱼杂最好吃。
看我吃得这么生猛,不可能不爱海鲜。生吃海蛎子、生吃大虾等都是我的野蛮之举,大螃蟹是我以为的这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清蒸即可,其他做法均为暴殄天物。海虹虽便宜,却是蛤类中的顶级存在;海蛎子的滋味就是冬日海风的味道,是这个世界上的顶级鲜美之所在。可恨的是,随着年纪渐长,我对海鲜、放题类自助已是想说爱你口难开了,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在和我作对,痛并快乐着,少了很多吃的乐趣。
我不能吃、不爱吃的东西极少。圆葱芹菜胡萝卜曾是我的最恨。圆葱炒出来烂唧唧、甜不拉几的,味道十分古怪。而少年时代的芹菜又似乎太老,咬一口满嘴纤维,纵使我那时那么年轻,依然塞满牙缝。胡萝卜炒出来的菜是甜的,颇不合我这个东北人的口味。很遗憾的是,肥肉我也无法享受,嚼在嘴里,感觉是在嚼一团湿漉漉的棉花,让人不吐不快。不过,人总是在变化的。近年来,我已颇能体味梅菜扣肉之肥美,浸透了调料与盐的肥肉变得无尽美味。
谈到吃,我就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头头是道。听到吃,我好学不倦、孜孜以求、衣带渐宽终不悔,吃货的基本素养全都具备。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引领我不断自学成才。
孤陋寡闻成不了大腕,要想有见识,一定得见识广。某宝上的零食是重要的探索领域,看看别人都吃啥,绝对是吃货永远的好奇。心向往之,必要下单,吸引万食来朝,乐于品尝一切新鲜食物,一向来者不拒。因为这样的爱好广泛,我对某宝的零食了然于心,常常失望于找不到新鲜的美食让人眼前一亮。
在美食领域,绝对是存在无数条鄙视链的,而且不讲道理,只讲血统。咱妈从小给咱做的,一直吃着长大的,那就是最好的。谁也别和我犟,犟我也不接受,不接受任何反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就爱我最爱,管你爱不爱。
如果你能理解一个内陆人对大海的向往,那么,你就一定能够理解一个海边的人对拥有大海的自豪。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就是威海人永远的餐桌,他们拥有无尽的海味财富。要说威海人都是“海鲜教”的,那么东北人就都是“炖菜教”的。“海鲜教”的宗旨是清蒸一切美味,“炖菜教”的教旨则是酸菜猪肉炖粉条子、白菜猪肉炖粉条子、茄子炖土豆、豆角炖土豆、白菜炖豆腐,而炖菜的最高境界就是杀猪菜。
在威海生活了37年后,终于发现,我这个东北娘们最爱的还是东北菜。对海鲜也是真爱,遇到了,忍不住大快朵颐,没有,却也不甚想念。不像那些养大我的滋味,做饭的时候,第一个冲到脑海里的就是它们:白菜炖粉条、炖茄子、炖酸菜,加点肉,更香,汤汤水水,真是熨帖,慰藉胃及人生。海鲜,生猛劲爆,如今的我,已无活力十足的身心,实难放肆享受。却颇能理解,小城里的威海人每每下班,都要奔去菜市场,拎点鱼和小海鲜回家的心情,如同爱意正浓的情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美食大家蔡澜说,开怀大嚼的,没有坏人,时间都花在欣赏食物,哪有心机去害人?爱吃的人,享受食物的人,大多数个性是开朗的。信然。喜欢看《圆桌派》里的陈晓卿,亲切而自然,内敛而丰盛。大概美食真的会让人快乐,膀大腰圆的黑脸汉子,敦厚且让人感觉十分温暖,说起美食,眼睛里闪着光。
美食之安慰,饱满且热烈,吃饱了,吃好了,就会满心欢喜,对全世界都满意。没有什么是一顿大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吧。生命有限,美食无限,只要还有美食,这世界、这人生就算有了兴味,是吧?
“猫鱼”,当年的上海话,指的是菜场里出售的一种实该漏网的小鱼,用以喂猫,沪语发音“毛语”。陈冲的《猫鱼》纵横四海,是一个顶级美人的人生体会。上面这些拉拉杂杂的,算是我的“猫鱼”吧,渺小,对我却也珍贵。
本文系作者授权,刊发于《威海晚报》2025年7月23日A10版
杨春瑞
曾任《威海晚报》编辑,获评“威海日报社”十佳编辑称号。
监制:段晓明
统筹:王雪云
编辑:韩 潇
审读:张薷心
下一篇:夏日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