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敏 徐瑞 通讯员 于宁 李帅 德州报道
田野里,高粱麦苗迎着骄阳茁壮成长;
厂区内,醇香甘甜的白酒沁人心脾;
城市内,承载运河文化的工业研学恰逢其时;
从高粱种植到酿酒加工,再到酒旅融合,这是德州市武城县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城古贝春酒厂”)的全链条的发展纪实,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思路明确、铿锵有力,也因此“链”出了白酒进阶史的宏伟蓝图。
第一步:育好种,红了高粱富了农民
7月末8月初,是农作物拔节生长的旺盛期。
走进武城古贝春酒厂的高粱种植地段,一眼望去,满眼翠绿中点缀着淡淡的穗色,生机勃勃,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这片高粱地,就是古贝春酒的“第一生产车间”。
俗话说“粮为酒之本,好粮酝佳酿”,粮食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白酒的口感、风味、品质,作为产业链的源头,在美酒五字诀中,“种”为第一要诀。
在“种”上,古贝春具备天然优势。
武城,地处北纬37°黄金酿酒带,黄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与运河水系的甘洌水质,为酿酒提供了天然优势。
这里的高粱、小麦等粮食作物颗粒饱满,富含淀粉,是酿造优质白酒的理想原料。
因此,武城古贝春酒厂从2011年开始,便着眼于“原料建设”的规划。
“在原有基础上,自2011年起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优选‘济梁4号’高粱品种进行了实验种植及酿酒品品质实验。”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新勇告诉记者,“济梁4号”出酒率高,酒质好,是酿造白酒的极佳原料。
在保证古贝春原粮供给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的提质、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武城古贝春酒厂在京杭大运河德州武城段周边与当地农民共同建立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农业,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种植期间,一方面我们在种子方面为农户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还会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为农户在施肥、病虫害治理、田间管理等方面全程指导,免去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技术中心主任王朝青一句中的,简单来说,与种植玉米相比,每亩地农户能多挣200块钱。
兴了产业,富了农民,武城古贝春酒厂对于原料基地的布局,不仅保证了白酒的优良品质,还成为名副其实的“高身价高粱”。
第二步,搞科研,酿出品质好酒
今年3月,42度古贝春百年老窖金装酒,荣获“2024年度‘青酌奖’酒类新品”(白酒类)称号,这一奖项相当于白酒界的“奥斯卡”。
一座县城里的酒厂,凭借什么获得了如此殊荣?
如果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这样的奖项并不为过:
武城古贝春酒厂拥有5500平方米的两栋科研楼,150多人的科研团队,围绕“白酒酿造和品质”这一核心,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紧贴关键环节因素,开展研究和成果转化。
从种子培育到白酒送上餐桌,每一滴酒都藏着古贝春的科研智慧。
在1310智能化酿造车间,记者被两座三层楼高的大型酿造设备震撼不已,而这就是集混合、投料、装甑、蒸馏于一体的智能化酿酒设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全面覆盖窖池发酪、拌料、上甑、蒸馏、摊晾、质检、入库全过程。应用无线测温技术,在线监测所有在产窖池糟酪发酵温度变化;应用装甑机器人自动化装甑;基于班次计划,自动生成出池入池批次档案,采集记录在线及取样检测的水分、酸度、淀粉等关键理化指标;全面采集、整合酿酒过程、设备、物料、质检、班次、人员数据,构建酿酒全过程追溯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关键数据。
经过酿造之后的原酒还要回到科研楼内,在科研人员的精细操作下,完成分级、勾调、储存,待岁月的沉淀之后,最后进入灌装车间,经过精心包装,成为市场上的产品。
此外,近年来,该公司还依托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以科技工作者为创新骨干的“N个创新平台,一个技术专家委员会,一个跨职能科创小组,N个科研项目班组”的“N+1+1+N”创新机制。
通过“N+1+1+N”创新模式实现了对内跨部门资源整合,每年能完成立项自主创新项目5项以上,荣获奖项荣誉5项以上,成果转化应用2项。
第三步,研学行,酒旅融合恰逢其时
武城古贝春酒厂,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因水而兴,因酒而达,地理位置优越,还是状元之乡,具备发展工业研学游的先天优势。
白天,游客可以走进古贝春酒厂的酒文化馆。在这里,中华酒文化的溯源与古贝春酒的历史传承和演变被生动呈现。游客们能沿着时间的脉络,探寻酒源,了解古贝春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故事,感受其在岁月长河中沉淀的独特魅力。从古老的酿酒器具到珍贵的历史文献,从传统的酿造工艺展示到现代的创新成果呈现,每一处展陈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游客们还可以近距离观察酿酒师傅们熟练的操作,亲眼见证高粱、小麦等在他们手中,历经粉碎、拌料、蒸煮、入池、发酵等多道工序,逐步转化为香醇美酒的神奇过程。
古贝春作为全国纯粮酒重点生产企业,注重生产与环境的和谐,把企业建设与打造旅游工业园区结合起来,秉承“生态粮、生态园、生态窖、生态酿”理念,在拥有生态原粮基地基础上,在生产基地采用“青草铺地,绿薪勾线,果木相间,乔木参天”方式,构筑起“四级植被,立体防护”全覆盖生态系统,营造了益生菌微生物生长代谢特色环境,绿化防护及景观面积占比高达44.5%,同时形成了“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靓丽风景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007年9月通过了省级旅游示范点的检查验收;2008年初被批准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古贝春有限公司被批准成为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2013年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下一步,古贝春工业旅游将以国家开发大运河为契机,深入践行“老厂寻根之旅”和“新厂体验之旅”两大发展理念,以景区升级为抓手,以创建A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古贝春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