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想喝口热粥,你是不是也总遇到过这种情况?大米粥煮出来清汤寡水,米粒都沉在碗底;小米粥呢,要么糊锅底,要么稀得跟喝水似的。我之前也老犯这愁,后来跟小区里那位每天早上在公园打太极的张阿姨讨教了两招,嘿,现在煮出来的粥,那叫一个绵密浓稠,米粒都裹着浆糊似的,喝着特舒坦。
先说这大米粥吧。以前我总寻思,冷水下锅慢慢煮,米粒才能煮得透。结果呢?水开了半天,米粒还是硬邦邦的,等终于煮软了,水也快熬干了,还得再添水,一折腾就没那股子鲜劲儿了。张阿姨听我说完直乐,说我这是把顺序搞反了。
“你想啊,大米那性子倔,得用开水给它个‘下马威’。” 张阿姨边说边给我比划,“水烧开了再下米,米粒一遇热就赶紧‘抱团’,淀粉跑不出去,煮出来自然就稠。” 我后来试了试,还真是这么回事。那天早上,烧水壶 “咕嘟咕嘟” 响着,我把淘好的大米控干水,等水冒泡了 “哗啦” 一下倒进去,用勺子搅了两下防止粘底。刚开始米粒都浮在水面上,像一群调皮的小鱼,煮着煮着就慢慢沉下去,水也渐渐变成奶白色,厨房里飘着淡淡的米香,闻着就特治愈。
不过这里有个小细节,大米淘洗的时候可别使劲搓,不然表层的淀粉都被洗掉了,粥就不容易稠。我一般就用清水冲两遍,手轻轻搅几下就行,看着水不那么浑浊了就成。还有啊,水和米的比例也得拿捏好,想喝稠点的就多放米少放水,大概 1:8 的样子,要是喜欢稀点的,就 1:10,这个得看自己口味。
再说说小米粥。这玩意儿看着细小,煮起来可比大米讲究多了。我以前煮小米粥也用开水,结果米下锅就粘锅,刮锅底的时候能听见 “滋滋” 的响,最后锅底一层焦糊,粥里还带着点苦味,别提多扫兴了。
张阿姨说,小米性子娇,得用冷水慢慢 “哄”。“你把小米淘干净,直接倒冷水里,让它泡个十分钟,再开火慢慢煮,这样小米才肯把营养和淀粉都释放出来。” 我照着做的时候,发现泡过的小米果然不一样,下锅后用小火慢慢熬,米香一点点渗出来,比以前浓多了。煮到中途,我掀开锅盖想看看熟了没,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小米粒在水里翻滚着,边缘都煮得有点开花了,用勺子舀起来,能看到上面挂着一层薄薄的米油,这可是好东西,据说特别养人。
煮小米粥的时候,火候也得注意。刚开始可以用中火让水快点烧开,等水冒泡了就转小火,让粥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这样不容易糊锅,还能让小米煮得更烂。我有时候会在粥里加点红枣或者南瓜,味道更丰富,不过得记得晚点放,不然煮太久会烂在粥里,影响口感。
其实做饭这事儿,就跟待人接物一样,得摸透对方的性子。大米硬朗,就得用开水给它点 “刺激”;小米温柔,就得用冷水慢慢 “呵护”。掌握了这俩小窍门,煮出来的粥想不稠都难。
现在我每天早上煮粥,都觉得是件挺享受的事儿。听着锅里 “咕嘟咕嘟” 的声音,闻着满屋的米香,感觉一天的心情都变好了。有时候煮多了,我会给邻居李奶奶端一碗过去,她总夸我煮的粥比外面买的还地道。
你也不妨试试这办法,要是煮出好喝的粥了,记得来告诉我一声。最后,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就能财源滚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