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吃早餐了吗?你早餐吃啥了?
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显示,我国18.4%的人在工作日不能每天吃早餐,29.7%的人在周末不能每天吃早餐。而且,早餐的营养构成不够合理,食用谷薯类比例达89.4%,奶豆、蔬果比例却不足50%。
另一项调查显示,2024年中国居民常选的早餐类型中,超半数人选了馒头、面条、饺子等面食类,三成人会选择油饼、油条等油炸类食物,以及方便面等即食产品,营养十分失衡。
那么,早餐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呢?
看似营养实则伤身的四种早餐
1.白粥+油条
白粥本身就是精细碳水,而油条又是油炸食品,两者搭配虽然好吃,但热量也高,一顿下来营养没多少,油脂倒吃了不少,长时间吃这种早餐不止容易肥胖,还会增加糖尿病、脂肪肝等多种疾病风险。
2.油煎蛋类+加工肉组合
有些人喜欢早上煎个蛋、香肠再配个豆浆或牛奶,看着挺营养,实际上一餐下来胆固醇摄入量已经超标,而且煎炸食品过程中会产生氧化脂质,摄入过度损伤血管壁,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3.包装精美的“健康谷物餐”
市面上还有一些所谓的谷物片、麦片冲剂以及坚果仁等营养早餐食品,虽然宣传写着膳食纤维高,胆固醇低,但这些加工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植物油、果糖和化学添加剂,容易增加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同时果糖摄入难代谢,还会加剧血脂问题。
4.部分烘焙食品
烘培面包也是高人气的早餐食品选择,但像蛋挞、派、曲奇、菠萝包等烘培品,制作过程都会添加大量黄油,要知道黄油的脂肪含量就超过了80%。而且有些商家使用廉价的人造黄油,导致反式脂肪酸超标,长期吃也会加剧心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遵循这个黄金公式
一份高质量早餐要食物多样、搭配合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可提炼出一个早餐黄金公式——“1+2+3+1”,即:
1种谷薯类主食,以提供优质的碳水化合物;
2种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蔬菜、水果,保证蔬菜全天摄入3~5种,水果1~2种即可;
3种优质蛋白可供选择,即鸡鸭鱼肉等肉类,鸡蛋及其制品,以及牛奶、豆浆等饮品,可“干湿搭配”;
1项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可为早餐锦上添花。
食物搭配过关了,吃多少量也需心中有数,以免增加肥胖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健康成人的早餐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建议热量控制在400~500大卡之间。
大致可用“一手掌握”,包括1拳头主食(片状主食需两掌心)、半掌心肉类、1捧绿叶菜(或1拳根茎类蔬菜)、1拳水果,以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坚果只需1拇指大小。
中式西式都可以很健康
偏爱中式早餐的人,主食可选择馒头、粥、包子,或山药、红薯、玉米、芋头等,少选油条、麻团、炸糕等高油高糖食物;蛋白质有鸡蛋、鸡腿、酱牛肉等,搭配无糖豆浆、豆腐脑。
偏爱西式早餐的人,主食可尝试全麦面包、纯燕麦片,少吃起酥面包、水果麦片、薯条、炸薯饼等,蛋白质可选择煎三文鱼、鸡胸肉、牛排等,外加一杯牛奶或酸奶。
早餐必须吃而且得规律
一项发表在法国《营养、健康与老龄化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早餐质量高可减腰围、有益心血管、改善肾功能,低质量早餐则彻底反过来,不仅增肥还升高血脂。
另一项中国与美国合作的前瞻性研究,通过对比2.4万人三餐摄入情况,发现对比三餐都吃的人,每天吃一顿和每天只吃两顿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30%和83%。也就是说,少吃任何一顿饭都可能对寿命有影响。
因此,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负责人金薇薇建议,早餐必须得健康规律地吃。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但经过一整夜的消耗后,如果次日早晨不进食,体内糖原储备不足,便会影响大脑的运转效率。
不吃早饭还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胃肠从前一天晚饭开始便进入长时间“禁食”,早餐时段开始活跃,但若此时不摄入食物,干扰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正常节律,便可能引发胃炎等胃肠道疾病。比如,胆汁无法排出参与消化,长时间储存在胆囊中,随着胆固醇饱和,沉淀结晶,就会引发胆结石风险。
建议早餐可安排在6:30~8:30,符合激素分泌的节律,进食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速度太快会增加胃肠道压力,不利于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