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乳市场供大于求的行业压力正持续传导至乳企端。据“奶啤一哥”天润乳业发布的最新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下滑至13.95亿元,净亏损2185.64万元。为应对原奶过剩、消费疲软、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天润乳业在上半年主动淘汰牛只1.04万头,以控制成本、遏制亏损扩大。
2025年上半年,天润乳业营业收入13.95亿元,同比下滑3.3%,净利润减亏至-2185.64万元。分产品看,天润乳业上半年常温乳制品、低温乳制品、畜牧业产品营收分别为7.38亿元、5.58亿元、0.53亿元,分别同比减少约3.9%至9.45%。
进一步剖析财报,今年上半年,天润乳业亏损“重灾区”主要集中在一季度。
一季报显示,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滑2.5%至6.25亿元,亏损额为7330万元,降幅达到1713%。对于利润大幅跳水的原因,公司解释称,主要系报告期公司加大低生产价值牛只淘汰力度,以及根据市场价格计提奶粉存货减值准备所致。
从盈利质量来看,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已连续三年呈下滑趋势,由2023年上半年最高毛利率20.55%下滑至2025同期16.87%,创下近五年同期新低。
在区域发展层面,天润乳业营收区域分为疆内和疆外。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疆内市场收入为7.48亿元,同比增长3%,而疆外市场收入为6.07亿元,同比减少12.9%,成为拖累公司整体营收的主要因素。
此前三年,疆外市场一直是拉动天润乳业营收增长的主力。2022年至2024年,疆外市场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6.93%、20.84%、9.25%。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天润乳业当前的亏损属于阶段性调整所致。从去年至今,公司梳理前期投资项目、调整相关措施,这些举措对财务报表短期表现造成了一定压力。今年上半年,其亏损幅度已呈现收窄趋势。”
天润乳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乳业的共性困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消费量仅同比增长1.8%,增速处于近年低位;同期全国奶产量则同比增长3.2%,达到2150万吨,行业整体呈现“供给快于需求”的态势。
天润乳业在财报中明确指出,营收与利润下滑,主要归因于大规模集中淘汰牛只,以及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
据介绍,目前天润乳业奶源自给率超过90%,这一比例在上市乳企中处于高位水平。业内分析认为,原奶价格高企时,高自给率为公司构筑起显著的成本优势。但当前市场奶价走低,饲草料价格波动频繁,加之环保投入不断增加,反而加重公司经营成本。
面对市场形势,天润乳业自2024年起启动牛只淘汰计划以控制成本。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淘汰牛只1.04万头,截至6月末存栏量降至5.44万头。天润乳业方面表示,后续将不再进行集中处理,转为常规调整淘汰。
天润乳业的北亭万头牧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淘汰奶牛是奶牛养殖企业和乳企在应对奶源过剩压力之时常采取的手段,对于拥有自有牧场的乳企而言,淘汰低产奶牛可以优化牛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尽管通过淘汰牛只和资产调整,公司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实现577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1%,但公司目前仍需全力遏制亏损态势,扭转疆外市场营收下滑的不利局面。
疆外市场表现不佳,已然成为天润乳业业绩增长的一大难题。虽然“奶啤”“奶皮子鲜奶”等特色产品保持一定市场热度,但在华南、华东、华北这些关键的增量市场,天润乳业仍需直面伊利、蒙牛等头部品牌的激烈竞争,为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天润乳业在渠道建设与品牌推广方面投入巨大。
此外,低温乳制品的冷链物流成本高昂,保质期较短等因素,在区域扩张过程中制约了天润乳业的规模发展。
宋亮认为,天润乳业此前投资新农乳业时机欠佳。“2023年收购新农乳业时,奶牛养殖业和乳制品行业已进入下行阶段,此时其他几家乳企已经开始业务收缩。”2023年以来,新农乳业亏损已超过1.4亿元。
为破解经营困境,在奶啤领域,天润乳业正加速拓展细分市场:上半年,天润乳业陆续研发零添加酸奶、开菲尔酸奶、鲜奶茶等60余款储备新品;开发冷萃希腊酸奶、奶啤特调等8款即饮产品。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乳业市场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以天润乳业为代表的乳企正面临行业发展逻辑的重构:“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从依赖单一爆品转向构建产品矩阵。”
撰文 | 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