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一口鲜香的水城羊肉粉,在路边老店就着豆豉火锅大快朵颐,贵州人市井烟火的美食碎片里,总有一杯琥珀色青涩入局。解油腻还能补维C,配料表里只写着一样东西——刺梨。
夏开粉色花,秋结金黄果,维生素C含量是柠檬的百倍,这颗满身刺的黄色果子,曾肆意生长在山野,它的根系,也深深扎进贵州的生态基因。
全省种植规模152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左右,种植面积、加工产能、产品种类占全国90%以上。贵州,已成为全国刺梨产业的引领地。8月20日,六盘水市水城区2025年刺梨丰收的号角在野钟乡发射村吹响,开启与16.2万农民的丰收之约。
“因鲜果难储运、一年只产一季、口感偏酸涩等问题,这颗优秀的‘黄金果’,很难走出深山。”东方甄选品牌发言人冯晓栗的言语里,藏着一份现实藩篱的苦涩。
刺梨,如何“走出去”?向内是深耕,向外是机遇。
过去,刺梨主要依赖于市场批发,价格低廉,受制于低效的产业链和价格波动,产量虽庞大但附加值并不高。立足当下,做精一枚果,延长“一条链”对农产品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谋篇布局刺梨精深加工,2018年3月,刺梨深加工企业——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刺梨加工厂(以下简称“初好”)正式成立。
原浆、气泡水等产品如雨后春笋,将山果蜕变为大健康产业的宠儿;原果压榨生产线、PET瓶气泡水生产线、易拉罐果汁饮料生产线渐次落地。产业链逐步延伸的过程中,刺梨从单纯的“大宗商品”变成了具有高附加值的“精品”。
通过创新性的加工技术和深度的产业链延伸,每一克刺梨都成为价值的载体。“6小时科技锁鲜,NFC鲜榨技术、纳米膜浓缩技术锁鲜刺梨营养;高效全自动无菌罐装生产工艺,杜绝二次污染;瞬时灭菌技术,1小时内萃取原浆,锁住96%的维生素C和营养成分……”初好科研中心负责人王欣颖细数各项刺梨生产体系技术转化成果。
培育刺梨加工企业9家,其中规上加工企业2家,建成刺梨饮料、口服液、精粉等18类生产线54条,建成全省最大的刺梨加工基地……向内,六盘水不断深耕。
打破以吨为单位的传统卖法,刺梨气泡水、刺梨营养片、刺梨提取物等新兴产品应运而生。2024年4月,健康消费觉醒和产品口碑的持续积累,东方甄选刺梨原汁上万盒刺梨汁上线几日便被消费者一扫而空。
从田间走向云端,从深山走向万家,依托电商平台的力量,刺梨不断向外探索。
翻越群山,贵州刺梨去年首次入驻海外,建立线下实体展示店;跨过乌江,在重庆火锅的沸腾江湖里,来一场酸甜与麻辣的碰撞;搭乘火箭,贵农5号刺梨种子跟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6个多月后,慢慢长出嫩芽……
仅2024年就销售出了1570万瓶,相当于近1亿个刺梨果的成绩,“目前,东方甄选刺梨原汁已经是最热销的自营产品之一。”冯晓栗言语里,流淌着一个产业崛起的魅力。
历经“药品”到“药食同源食品”再到“普通食品”的演变,刺梨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工业品”再到“健康消费品”的品类升级。把规模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刺梨的价值,早已不再被重量定义。
“粗字号”向“精字号”的递进,让刺梨“按克卖”的号角吹向高端市场。当地域名片跃动成消费符号,这抹地道风物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编辑 邓运
二审 尚宇杰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