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的话
每一个城市,都有这座城市独有的一“品”。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文化是底色,人文是线条,创意是灵魂。
这一“品”,带着城市的符号,生活的诗意,让每一天的日常,变得不一样。
你所在的运河城市,运河水滋养千年,独特的地域地理、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都创造出独属于运河城市的运河一“品”。
我们连续性地把它们展现出来,欢迎您阅读,希望您推荐。
今起推出酒系列。
济宁汶上县,这座看似普通的县城,不仅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初仕之地,还凭借出土佛牙舍利被赋予“中国佛都”之美誉,因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南旺分水枢纽而被称为“运河之都”,更因悠久的酿酒历史而独具特色。
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对山东大汶口文化酒器进行考古研究时发现,济宁汶上县的酿酒传统可追溯至北辛文化时期,距今约6000多年。这一发现与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国目前最早的酿酒器具相互印证,为中华酿酒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也赋予了古中都酒深厚的历史底蕴。
圣贤立酒坊 “酒礼入宴”践行“以礼治国”开酿酒产业化风气之先
春秋时期,济宁汶上县名“中都”,孔子任中都宰时,设立中都酒坊。
《论语·乡党》中,孔子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他认为,喝酒虽然没有固定的限量,但不应喝到神志不清乱了性情的程度。他倡导以礼仪规范饮酒,“酒礼入宴”,从而开启他践行“以礼治国”的思想先河。
从礼崩乐坏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繁荣,呈现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景象。
现在的汶上还流传着“千年汶上酒,百年古中都”的佳话。
孔子本意是借酒把“礼”融入百姓生活,然而不经意间,推动酿酒产业首次以企业形式在鲁国兴起,成为有据可考的中国首位酒厂厂长,开创了二千多年中国酿酒产业化的漫漫征途。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中都美酒伴随着他的足迹传遍华夏大地。唐朝,诗仙李白举家迁居济宁,他的兄长也在汶上当县令,因此他时常到汶上探望兄长,少不了要“会须一饮三百杯”,留下了“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等金句评语,盛赞中都美酒与豪爽的汶上人。
“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南旺分水枢纽建成后,身处“运河水脊”的汶上县,中都美酒得以发展壮大。黄金大通道的水利交通,使得中都美酒因便捷物流销往全国各地,声名远扬。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坐龙舟经过汶上县十里闸,在品尝县令贡奉的中都美酒里的“尚书家酿”后,诗兴大发,题下“尚书故里品尚书家酿,分水枢纽赏分水奇观”的佳句,为中都美酒的传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酿艺承古法 用现代工艺传承孔子酿酒的产业化血脉
因为有孔子开创的酿酒事业,千百年来血脉传承,汶上县所在的济宁,曾是国内最重要的白酒产区之一,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排名前十的白酒企业中,济宁的白酒企业占据四席,红太阳、孔府家、古中都等酒品牌享誉全国。
立足当年孔子中都酒坊的故地,古中都一直传承儒家“中和”理念,追求酒体平衡和谐,承载汶上酿酒技艺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山东汶上县古中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思贞向大运河传媒记者介绍,酒厂的酿酒工艺源自孔子中都酒坊的技艺绵延。到了清末,有据可考的经过连续五代传承人对酿酒工艺的不断完善,才孕育出了今天以生产浓香型和芝麻香型两种香型为主的古中都酒业。
古中都酒业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国营汶上酿酒厂,2006年改制后,至今已有77年历史,如今已成为汶上酒文化的重要承载者,续写着先秦酒礼精神新篇。 “古中都尚礼”、“四尚书”、“盛世缘”、“中都特曲”均是企业的主打品牌。从品牌名称可见,礼义也是企业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四尚书”品牌灵感源于汶上县明代“一县四尚书”的历史典故,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
古中都酒采用“古法酿造+现代工艺”模式,厂区存有300多口自1948年传承至今的老窖池,堪称“活文物”。大汶河的优质水源和肥沃土壤为酿酒提供了理想条件,小麦、高粱等精选原料进一步夯实了中都酒的品质基础。此外,企业还引入智能化控温系统,融合传统混蒸混烧工艺与现代检测技术,保障酒体品质稳定。
“芝麻香型白酒作为山东地区白酒的一大特色香型,是建国后白酒香型品类的一大创新,也是浓、清、酱三大香型生产工艺巧妙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企业一直保持生产芝麻香型白酒的传统,同时也建立浓香型白酒的基地。基于芝麻香型白酒与浓香型白酒在酿造工艺和风味特点上的相似性,借助芝麻香型的白酒进行调配,探索和开发出具有独特风味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王思贞说。
市场数字化 孔子国酒要随孔子学院出海广阔世界
孔子当年创设的中都酒坊的酒,充当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急先锋,在没有品牌的春秋时期,中都酒坊的酒,无疑是当时的“国酒”。
二千多年如风云过隙,白酒市场如千帆过尽。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巨无霸的白酒板块,群雄并起,沉寂多年的中都酒坊,还能不能再续辉煌?
站在江南园林式的古中都酒业的厂区,面对着亭台楼阁与现代化厂房的时空交错,古中都酒业总经理王思贞说,董事长张来玉原来在农业部工作,多年前慧眼独具,在全国那么多酒厂中唯独看中了师承孔子的古中都酒厂。应该是看中了古中都酒厂对于未来市场与发展的无限想像空间。
对于熟悉资本市场的王思贞来说,古中都酒,是一款有故事、有思想、有概念、能走向广阔国际市场的酒,是资本市场上受欢迎的宠儿。
在白酒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王思贞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厚度”与“品质硬度”的双重复合优势。企业深植儒家文化精髓,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品牌注入独特文化价值;同时,执行严苛的品质分级标准,确保产品卓越品质。“产品品质是第一位,然后才去关注市场拓展。”
在古中都酒业,数据中心与研发中心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王思贞认为,市场数字化才能真正国际化。未来,古中都酒,要借助数字化,在资本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国内纵横捭阖,国际声名远扬。他指着“古中都数据驾驶舱”介绍说,企业可实时监测各地域、各群体及各品牌销售动态。该系统深度剖析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偏好,为精准营销和产品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古中都酒业曾因企业改革和白酒市场消费变化陷入困境。2023年,我接手管理时正面临产品升级难题和名酒市场下沉压力。因此企业决定从生产导向向品牌塑造转变,通过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并没有像很多其他的酒厂那样选择代理商模式,而是采用捆绑终端的直营模式,建立“厂商利益共同体”,短短两年拓展了1100多家终端,企业销售额也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长。
企业还通过抖音平台举办民间品酒师大赛,吸引超过10万人次参与,推动白酒这一非遗文化年轻化传播。
企业以建设生态酿酒庄园为抓手,打造出古朴典雅、园林生态与酒文化相互融合的山东省首批3A级工业旅游示范企业,“酒旅融合”使得年接待游客超5万次。
王思贞畅想了这样一幅场景:承儒家风韵的古中都系列酒,依托数字技术的支撑,未来将随孔子学院走遍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用产品出海诠释着孔子“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晖军 徐蓉 董明)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董明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