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西大地,有一个品牌如璀璨星辰,闪耀在人们的味蕾记忆中,它就是海龙阁月饼。三十多年来,海龙阁月饼从一个小小的想法萌芽,成长为茂名月饼行业的领军品牌,背后是一段充满情怀、坚守与创新的传奇故事。
故事要从海龙阁的创始人戴国荣说起。戴国荣出生在罗江之畔的花坎村,年少时家境贫寒,月饼对他而言是一种难得的奢侈美味。然而,这份对月饼的热爱,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1989 年,戴国荣在化州河东桥头开启了他的餐饮事业,海龙阁餐饮的雏形初现。凭借着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用心经营,餐饮业务逐步走上正轨,先后在广州、茂名、化州等繁华商业区开设了多家酒家,成为了粤西高凉菜系的金字招牌。
但戴国荣与月饼的缘分远不止于此。1993 年中秋,一个看似平常的需求,成为了海龙阁月饼诞生的契机。戴国荣想给顾客和供应商送月饼,却跑遍化州都买不到,连在糖饼厂任技术副厂长的大伯也无法帮忙。彼时,糖饼厂濒临解体,戴国荣当机立断,邀请大伯带领团队独立开厂,专攻月饼。就这样,海龙阁月饼的核心团队组建起来,他们传承的技艺,成为了海龙阁月饼品质的基石,历经两代传承,如今团队中更不乏非遗传承人。
创业初期,月饼业务规模尚小,只是作为餐饮业务的一种补充,用于回馈客户。但戴国荣对月饼品质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极为严苛。他深知,要做出好月饼,必须从源头把控。2012 年金腿五仁月饼兴起,猪肉作为馅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至关重要。戴国荣想到,自己的餐饮业务有生态养殖基地,养殖的土猪品质上乘,用这些土猪制成的肉松拌入五仁馅,月饼咬起来软硬适中,带着天然肉香。于是,“全国首创” 的土猪肉五仁金腿月饼诞生了,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
在食用油的选择上,戴国荣同样坚持高品质。他发现市场上的花生油存在质量隐患,为了保证月饼品质,他决定自建榨油厂,用自榨花生油制作月饼。同时,他坚守茂名月饼非遗技艺的灵魂 —— 用本地盛产的荔枝柴火烘烤馅料。荔枝果木燃烧散发的独特香气渗入馅料,赋予月饼独一无二的粤西风味,这份传统味道,成为了海龙阁月饼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独特标识。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2006 年,海龙阁新建了数千平方米的月饼厂区,正式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月饼生产之路。但规模化生产并没有让海龙阁放弃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在生产车间里,手工包馅、荔枝柴火炒料等工序依旧保留,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相得益彰,确保每一个海龙阁月饼都能保持皮脆馅香、肉香醇厚的口感。
为了让品牌持续发展,戴国荣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他带领企业每年投入利润的 5%-8% 用于研发创新,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深度合作,聘请 10 多位博士级食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在他们的努力下,海龙阁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良,推出了化橘红汤、化橘红月饼、荔枝月饼等一系列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产品。同时,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开发了糕点、茶点等延伸产品,探索月饼 “零食化、点心化” 的发展方向。
在品牌建设方面,海龙阁采取了多维度策略。产品包装融入茂名元素及 “茂名特产” 标识,广告招牌突出 “茂名” 地域背书,积极参与产业推广活动,在餐馆展厅集中展示产品,并联合茂名日报社、广东电视台等媒体矩阵进行宣传。作为茂名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戴国荣积极推动茂名荣膺 “中国月饼名城” 称号,为茂名月饼企业争取到强大背书。他还推动海龙阁成为 “中国月饼名城(茂名)产品研发基地及食品研究院”,荣获央视 CCTV 发现之旅《品质》栏目 “选题入围企业” 殊荣。海龙阁月饼制作技艺被评为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基地成为茂名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化州市首批非遗工坊。
三十多年来,海龙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荣获 2024 广东 3・15 放心消费品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品牌企业等诸多殊荣,更在社会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戴国荣始终牢记自己来自花坎村,他带动村民就业,收购村民的农产品,出资修建村里的水泥路,让乡亲们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海龙阁月饼也带着浓浓的故乡情,从粤西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独特的美味,感受到粤西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海龙阁月饼的品牌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守、创新与回馈的故事。它承载着戴国荣对月饼的热爱,对品质的执着,对家乡的深情。在未来,海龙阁将继续秉持 “诚信为本、创新为魂” 的企业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这枚充满粤西风味的月饼,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