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茂名电白墨鱼饼这一特色美食,简要概述其凭借现炸后 “弹牙” 的独特口感、优质的原料选材与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不仅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家乡味道,更成功走出国门,远销新西兰,在海外打响知名度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将深入挖掘墨鱼饼背后蕴含的电白饮食文化,展现其在传承与创新中所承载的地域情感与经济价值,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兼具美味与文化内涵的特色美食。
一、引言:舌尖上的电白名片
在茂名电白,有一种美食,每逢节庆、家庭聚餐或是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前,总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就是电白墨鱼饼。金黄酥脆的外皮,咬开后是鲜嫩弹牙的内馅,满口都是墨鱼的鲜香,这便是电白墨鱼饼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今,这道地道的家乡味早已不止于当地的餐桌,更是跨越重洋,出口到了遥远的新西兰,让海外华人能一解乡愁,也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美食的魅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电白墨鱼饼的世界,探寻它从街头小吃到出口佳品的蜕变之路。
二、选材:大海馈赠的优质原料
电白地处南海之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墨鱼饼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条件。制作电白墨鱼饼,对墨鱼的选择极为严苛,只有新鲜、肉质紧实的墨鱼才能做出正宗的味道。
每年春秋两季,是墨鱼最为肥美的时候,也是电白渔民捕捞墨鱼的黄金时节。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满载而归的渔船便停靠在码头,一箱箱鲜活的墨鱼被搬运上岸,等待着被挑选用于制作墨鱼饼。
优质的墨鱼不仅个头适中,其肉质更是洁白细嫩,富有弹性。制作墨鱼饼时,首先要将墨鱼的外皮、内脏和眼睛去除,只留下纯净的墨鱼肉。随后,将墨鱼肉反复清洗,直至水中不再有杂质,确保墨鱼的鲜美不被腥味所掩盖。清洗干净的墨鱼肉,还需要用干净的毛巾吸干表面水分,为后续的制作做好准备。
除了墨鱼这一核心原料,面粉、鸡蛋、葱花、姜末、盐、胡椒粉等辅料的选择也同样重要。电白当地制作墨鱼饼时,多选用自家种植的小麦磨制而成的面粉,这种面粉口感细腻,能更好地与墨鱼肉融合,提升墨鱼饼的整体口感。鸡蛋则要选择新鲜的土鸡蛋,其蛋黄饱满,营养丰富,能为墨鱼饼增添浓郁的蛋香味。葱花和姜末需选用新鲜的食材,经过精细切碎后,既能去除墨鱼可能残留的少许腥味,又能为墨鱼饼增添独特的香味。盐和胡椒粉则要适量添加,以调出墨鱼本身的鲜味,同时避免味道过咸或过淡。
三、制作:传承百年的精湛工艺
电白墨鱼饼的制作工艺,是当地渔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而来的,经过百年的传承,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独特的制作流程,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师傅们的匠心。
(一)捶打墨鱼肉
将处理干净的墨鱼肉切成小块后,便进入到关键的捶打环节。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师傅的手艺和力气。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墨鱼肉放在石臼中,师傅手持木槌,按照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反复捶打。捶打的过程中,要确保墨鱼肉被充分捶碎,同时又要保留一定的肉质纤维,这样做出的墨鱼饼才会既有嚼劲又弹牙。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部分制作作坊会使用机器代替人工捶打,但仍有一些坚守传统的老师傅坚持手工捶打。他们认为,手工捶打能更好地把控力度和节奏,让墨鱼肉的口感更加细腻、劲道。一般来说,一块墨鱼肉需要捶打 30 分钟以上,直至其变成细腻的肉糜,用手触摸时能感受到明显的粘性和弹性,才算捶打到位。
(二)调制馅料
捶打好的墨鱼糜放入盆中,接着加入准备好的面粉、鸡蛋、葱花、姜末、盐、胡椒粉等辅料。然后,师傅会戴上一次性手套,将所有食材充分搅拌均匀。搅拌的过程中,要按照顺时针方向不断搅拌,让食材之间充分融合,同时使墨鱼糜产生更多的粘性,这样在后续油炸时,墨鱼饼才不容易散开。
调制馅料时,对各食材的比例把控至关重要。面粉的用量过多会导致墨鱼饼口感偏硬,掩盖墨鱼的鲜味;用量过少则会使墨鱼饼难以成型。鸡蛋的加入量也要适中,过多会使墨鱼饼的蛋香味过浓,掩盖墨鱼本身的味道;过少则无法起到提升口感和香味的作用。经验丰富的师傅凭借多年的制作经验,仅凭手感和视觉就能准确把握各食材的比例,调出味道正宗的馅料。
(三)塑形
馅料调制好后,便进入塑形环节。师傅会取适量的馅料放在手心,双手轻轻揉搓,将其揉成圆形,然后再用手掌将其按压成厚度约为 1-2 厘米的圆形饼状。塑形时,要确保墨鱼饼的大小均匀、厚度一致,这样在油炸时才能受热均匀,保证每一块墨鱼饼都能炸制得金黄酥脆。
有些制作作坊还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将墨鱼饼塑造成不同的形状,如方形、椭圆形等,增加墨鱼饼的多样性。但无论形状如何变化,都始终保持着电白墨鱼饼的传统风味。
(四)现炸出锅
塑形完成后,就到了最关键的现炸环节。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待油温升至七成热时,将墨鱼饼逐个放入锅中。此时,锅中立即响起 “滋滋” 的声响,墨鱼饼表面迅速泛起金黄的泡沫,香味也随之弥漫开来。
炸制墨鱼饼时,火候的把控是关键。火候过大,墨鱼饼容易外焦里生;火候过小,则会导致墨鱼饼吸油过多,口感油腻。经验丰富的师傅会根据油温的变化,适时调整火候,并不时用筷子轻轻翻动墨鱼饼,确保其两面都能均匀受热。
一般情况下,墨鱼饼炸制 3-5 分钟后,当表面呈现出金黄色,用筷子轻轻敲击时能听到清脆的声响,就说明墨鱼饼已经炸制成熟,可以捞出控油了。刚出锅的墨鱼饼,外皮酥脆,内馅鲜嫩,一口咬下去,满满的墨鱼鲜香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这便是 “现炸弹牙” 的独特魅力所在。
四、口碑:从当地美食到远销海外 (一)深受当地人喜爱
在电白,墨鱼饼早已融入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美食。无论是早餐时搭配一碗粥,还是午餐、晚餐时作为一道家常菜,亦或是逢年过节时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菜肴,墨鱼饼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电白的街头巷尾,卖墨鱼饼的小摊前总是人头攒动,大家排着队,只为品尝那一口刚出锅的热乎墨鱼饼。许多当地老人表示,从小就吃着墨鱼饼长大,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自己童年的记忆和家乡的味道。对于在外求学或工作的电白人来说,每次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块正宗的墨鱼饼,感受家乡的温暖与亲切。
(二)成功出口新西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食的不断追求,电白墨鱼饼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质的品质,逐渐走出了电白,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努力下,电白墨鱼饼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远销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新西兰有着众多的华人华侨,他们对家乡的美食有着深厚的情感。电白墨鱼饼进入新西兰市场后,迅速受到了当地华人的青睐。许多华人表示,吃到电白墨鱼饼,就仿佛回到了家乡,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同时,在华人的推荐下,越来越多的新西兰当地居民也开始尝试电白墨鱼饼,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让他们赞不绝口,成为了当地餐桌上的新宠。
为了确保墨鱼饼在出口过程中的品质和新鲜度,当地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从原料的挑选、制作过程的监控,到产品的包装、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执行。企业还为墨鱼饼设计了精美的包装,不仅保证了产品的卫生和安全,还能更好地展现电白墨鱼饼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电白墨鱼饼出口新西兰,不仅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电白的饮食文化走向世界搭建了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白、认识电白。
五、文化:承载地域情感的美食符号
电白墨鱼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电白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当地民众的情感和记忆。
电白是一个渔业大县,渔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墨鱼饼的诞生,与电白渔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过去,渔民们出海捕鱼,墨鱼是常见的捕捞品种之一。为了更好地保存墨鱼,同时也为了丰富饮食,渔民们便尝试将墨鱼制作成饼状,经过油炸后,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口感美味。久而久之,墨鱼饼便成为了电白渔民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在电白的传统节庆中,墨鱼饼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每逢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墨鱼饼,寓意着团团圆圆、生活美满。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喷喷的墨鱼饼,分享着一年来的收获和喜悦,浓浓的亲情在美食的映衬下更加深厚。
如今,随着电白墨鱼饼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它已成为了电白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当地政府和企业也充分挖掘墨鱼饼背后的文化价值,通过举办美食节、文化展览等活动,向更多的人展示电白墨鱼饼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推动电白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总结
茂名电白墨鱼饼,以其优质的海洋原料、传承百年的精湛制作工艺,成就了 “现炸弹牙” 的独特口感,成为了电白民众心中难以忘怀的家乡味。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到远销新西兰的出口佳品,电白墨鱼饼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提升,更成为了连接电白与世界的桥梁。
它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电白地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当地渔民的智慧与情感,见证了电白的发展与变迁。在未来,相信随着人们对特色美食和传统文化的重视,电白墨鱼饼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道家乡味的独特魅力,也让电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