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是什么肉做的?油亮诱人、软嫩多汁的叉烧,秘诀全在选对这块“肉”!
叉烧是粤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它的名字就揭示了它的烹饪方法。
· 名字由来:“叉”指的是烹饪方式——用金属叉子叉着肉在火上烤;“烧”在粤语里就是“烤”的意思。所以“叉烧”直译就是“叉着烤”。
· 历史起源:叉烧源于广东,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灸肉”。早期的叉烧是在明火炉中,用叉子吊着烤制。后来发展出专门的砖砌的“太空炉”(一种深井式烤炉),炉内温度均匀,烤出的叉烧带有独特的焦香风味。
· 文化意义:
· 在广东和香港的饮食文化中,叉烧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是烧味(粤式烧烤肉类的总称)中的“王者”。
· 常见的“叉烧饭”、“叉烧包”、“叉烧肠粉”是茶餐厅和点心店的绝对主角。
· 有一个有趣的粤语词叫“生旧叉烧好过生你”(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是母亲生气时对子女的一句玩笑式的斥责,意思是“你太不孝了,生块能吃的叉烧都比生你强”。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叉烧在粤语人群心中的“价值”和喜爱程度。
· “插烧”与“叉烧”:据说最初是将肉条插在猪腹腔内烤制,称为“插烧”,但量少价高。后来直接模仿此法用叉子烤制,并改用更好的梅头肉,结果味道更佳,“叉烧”之名便流传开来,并取代了“插烧”。
一、做叉烧选什么肉?
选择合适的部位是做出完美叉烧的第一步。不同部位口感略有不同,但都是经典之选。
首选推荐:
1. 梅头肉(Pork Neck)
· 特点:这是制作叉烧的黄金部位。位于猪颈后面,肩胛骨的中心。肉质细腻,脂肪分布均匀,呈雪花状(大理石纹路)。
· 口感:做出来的叉烧多汁、嫩滑、香甜,口感层次非常丰富,肥瘦相间,瘦而不柴,肥而不腻。
· 购买提示:如果买不到整块梅头肉,也可以选择猪颈肉,但猪颈肉更肥一些,脂肪含量更高。
2. 猪里脊(Pork Tenderloin)
· 特点:是猪身上最嫩的纯瘦肉,几乎没有脂肪。
· 口感:适合喜欢纯瘦、紧实口感的人。但因为缺乏脂肪,如果烤制火候掌握不好,容易变得干柴。通常会被做成“瘦叉”或“枚叉”。
· 建议:如果用里脊肉,腌制时间要更长,烤的时候最好在表面多刷蜜糖,并注意不要过度烘烤。
3.五花肉(Pork Belly)
· 特点:脂肪层非常丰厚,肥瘦相间。
· 口感:能做出极致油润、香口的“腩叉”,咬下去满口脂香。但热量较高,比较油腻,不是传统叉烧的主流选择。
总结:
· 追求最佳口感:首选 梅头肉。
· 喜欢瘦一点:选择 猪里脊。
· 喜欢肥美油润:可以尝试 五花肉。
二、叉烧的做法(家庭简易版)
这是一个适合家庭操作的电饭煲或烤箱版本,成功率很高。
【食材】
· 主料:梅头肉 500克
· 腌料:
· 叉烧酱:3汤匙(李锦记或粤式口味均可)
· 蚝油:1汤匙
· 生抽:1汤匙
· 料酒:1汤匙
· 蜂蜜:1汤匙
· 蒜蓉:3-4瓣(压成蒜蓉)
· 红曲粉(可选):少许(主要用于上色,让叉烧呈现漂亮的红色,没有可省略)
· 少许五香粉/白胡椒粉
【步骤】
1. 处理猪肉:将梅头肉洗净,用厨房纸吸干水分。切成宽约3-4厘米的长条。
2. 腌制:将所有的腌料 ingredients 放入碗中混合均匀,然后与猪肉条充分按摩,确保每一面都裹上酱汁。放入密封袋或保鲜盒中,放入冰箱冷藏腌制至少12小时,腌制隔夜(24小时)更佳,会更入味。
3. 烹饪方法(二选一):
· 电饭煲法(省事多汁):
· 在电饭煲内胆底部刷薄薄一层油,铺上几片姜片。
· 放入腌好的肉,将剩余的腌料酱汁也一并倒入。
· 按下“煮饭”键。中途可以打开翻一次面,使其受热和上色均匀。
· 煮饭程序结束后,用筷子能轻松戳穿肉块即表示熟了。
· 烤箱法(传统焦香):
· 烤箱预热200°C。
· 将腌好的肉放在烤架上,烤架下方放一个铺了锡纸的烤盘来接滴下的酱汁(方便清洗)。
· 放入烤箱中层,上下火烤20-25分钟。
· 刷蜜糖:取出,两面都刷上一层蜂蜜水(蜂蜜和温水1:1调和)。翻面后放回烤箱,再烤10-15分钟至边缘微焦上色。
· 提示:烤制时间需根据肉的厚度调整,最后阶段最好在旁边观察,防止烤焦。
4. 收汁切片:
· 将电饭煲内或烤盘里的酱汁倒入小锅中,加入少许水淀粉,小火煮至浓稠,即成美味的叉烧酱汁。
· 将叉烧肉稍放凉后,逆着纹理切成薄片。
· 将酱汁淋在切好的叉烧上即可。
照着做吧,保证您也能做出美味的叉烧,就是经典的粤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