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唠唠 “微信式亲子关系” 哈。现在这网络时代,微信可成了咱生活里离不开的东西,亲子之间的交流,好多时候也靠着它呢。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爸妈在微信上可热衷于转发养生文了,天天给咱发,啥《这个动作坚持做,能让你多活十年》《吃对这几种食物,远离疾病困扰》,好家伙,一天能给我发个七八篇。我一开始还认真看看,后来真招架不住,消息都懒得点开了。但你别说,爸妈这也是关心咱,就是这关心的方式,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我有个朋友,在外地工作,平时和爸妈联系就靠微信。他跟我说,他爸妈每天雷打不动给他转发养生文章,他都怀疑他爸妈是不是被养生号 “洗脑” 了。他呢,有时候就随手点个赞,算是给爸妈个回应。有一回,他妈妈给他发了一篇《熬夜的危害,看完你还敢晚睡吗》,他正好那段时间加班熬夜,身体有点吃不消,就跟妈妈在微信上抱怨了几句工作忙。结果他妈妈一个电话打过来,唠唠叨叨说了半天,核心就是让他别熬夜,要注意身体,按照养生文里说的做。朋友当时就有点不耐烦,觉得妈妈太啰嗦,不理解他工作的压力。这事儿之后,他在微信上和爸妈交流都有点敷衍了,爸妈发的养生文他更是看都不看。
其实啊,爸妈转发养生文,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他们是希望咱们能健健康康的。但咱年轻人,想法和他们不太一样。咱觉得这些养生文有点 “纸上谈兵”,看着有用,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而且天天被这些文章 “轰炸”,真的会有点反感。我就想啊,与其转发 100 篇养生文,不如回家吃顿饭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那感觉多好。在饭桌上,能聊聊最近的生活,分享分享开心事儿、烦心事,这可比看养生文有用多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回家,我妈特意做了一桌子我爱吃的菜。吃饭的时候,我跟他们讲我工作上遇到的一个小挫折,本以为他们会像以前一样唠叨我,结果他们很耐心地听我讲,还帮我分析,给我出主意。那顿饭,我吃得特别香,心里也特别暖。那一刻我就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关心啊。一家人面对面交流,那种情感的传递,是微信上冷冰冰的文字无法比拟的。
现在好多年轻人,工作忙,生活节奏快,很少有时间回家。和爸妈的交流基本都在微信上,可微信上的交流,总感觉缺点什么。可能就是少了那种面对面的温度,少了一起吃饭时的那种亲密感。有时候,我们在微信上回复爸妈,也就是简单的几个字,“知道了”“好的”,根本没法真正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我有个邻居大爷,他儿子在国外工作。大爷每天就盼着儿子能跟他视频聊聊天,可儿子有时候忙起来,好几天都不联系。大爷就只能在微信上给儿子发一些自己看到的新闻、趣事,还有那些养生文。有一次,大爷生病住院了,他儿子知道后赶紧请假回来。在医院里,儿子握着大爷的手,陪着大爷聊天,大爷脸上的笑容特别灿烂。大爷跟我说,那一刻他觉得比收到儿子发的几百条微信都开心。
所以啊,咱做子女的,真的应该多回家陪陪爸妈,多和他们吃几顿饭。别让微信成为我们和爸妈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一顿饭的时间,就能让我们和爸妈的心靠得更近。爸妈也别光想着转发养生文了,等孩子回家,做顿好吃的,和孩子好好唠唠嗑,比啥都强。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都好好反思反思,怎么改善这 “微信式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