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好一些,就回去坐诊,还有患者在等我……”2025年8月,厦门市知名中医脾胃病专家、厦门市中医院原院长涂福音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望的老朋友轻声念叨。可这句未了的牵挂,终究没能实现。9月2日,这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厦门逝世,享年88岁。
从医六十载,涂福音始终践行“医生一定要多为患者考虑,把他们当成亲人朋友”的信念。他用精湛医术攻克脾胃顽疾,以仁爱之心守护百姓健康,凭严谨精神培育中医后人,将“大医精诚” 四个字刻进了一生的行医路。
仁心
开出12元药方 巧治患者慢性胃炎
他说:能用便宜的药治愈疾病,就不选用贵的药,不额外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涂院长就像自家长辈,一点架子都没有。”每当提起涂福音,许多患者的记忆里,总会先浮现他温和的笑容与贴心的调侃——遇上愁眉不展的老患者,他会轻声打趣:“怎么,今天是有人欠你钱不还啦?”就这么一句家常话,常能让患者的焦虑悄悄消散。
2008年的一个清晨,天还没亮,四川来厦务工的老张就攥着仅有的几十元,在医院门口静静等了近4个小时。彼时网络尚未普及,想挂涂福音的专家号,只能靠排队。老张被慢性胃炎困扰多年,多年辗转求治未见好转。吃不下饭的他,每天靠喝粥勉强果腹,体重不足50公斤,涂福音的专家号,成了他最后的希望。
了解老张的情况后,涂福音对着药方反复斟酌、逐味调整,生怕多开一味贵药。最终他开了七天的药,算下来仅12元。一周后复诊,老张一进诊室就深深鞠躬,声音哽咽:“涂医生,我吃了您开的药后,现在能吃得下一碗饭了,饭后也不胃胀了。”
从医过程中,涂福音始终秉持“简、便、验、廉”的用药原则。涂福音的徒弟、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三区特色诊疗部科副主任、负责人陈丽凤至今记得,老师曾说过“能用便宜的药治愈疾病,就不选用贵的药,不额外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遇到有些需要滋阴润肺的患者,他不忙着开滋补贵药,反而会推荐百合、白木耳等家常食材作为食疗方。
即使退休返聘后,涂福音仍坚持每周三次门诊,清晨七点准时到岗,常因专注看病错过午饭时间。对于患者送来的蛋糕点心,他总说:“先看病要紧。”
仁术
通过中医调和治疗 患者胆囊结石消失了
他说:能够通过调理治愈的,绝不轻易建议手术
在中医脾胃病领域,涂福音的医术早已享誉业界。他祖籍龙岩,出身中医世家,后拜师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教授,深耕中医内科临床与研究数十年,始终坚持“能够通过调理治愈的,绝不轻易建议手术”。
2009年,45岁的患者林先生因胆囊结石辗转求医。B超显示,一颗1.2厘米×0.8厘米的结石堵在胆囊颈,西医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但林先生担心手术风险和术后影响,抱着试一试心态的他,找到了涂福音。
涂福音仔细为林先生搭脉、察舌象,详细询问其饮食作息,沉思片刻后便开出处方:“先服药试试,如果无效再考虑手术也不迟。”两周后,林先生复查时,B超医生惊讶地发现——胆囊内的结石竟完全消失了。
“这不是‘奇迹’,是中医‘调和’之道的作用。”涂福音曾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其中巧思:处方里的疏肝理气药能扩张胆管,酸收缓急之药可以缓下结石,配合利胆排石成分,能让结石 “温和排出”,既避免了手术创伤,又为患者省下大笔费用。
这样的“逆转案例”,在涂福音的诊室里并不少见。一名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女教师,一吃东西就胃胀胃痛。涂福音为她开出健脾益胃的方剂,调理半年后,萎缩性胃炎完全逆转。女教师激动地告诉涂福音:“没想到萎缩性胃炎竟然能被治愈,我终于不用担心会患上胃癌了,还吃上了想念已久的炸鸡。”
凭借扎实的临床经验,涂福音在科研领域也硕果累累。他研制的“祛痛胶囊”曾参展“1983年-1993年福建省中医药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其经验方与厦门中药厂合作开发的“康胃颗粒”,经临床和实验验证,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至今仍是患者信赖的“胃药良方”。
传承
重视舌象教学 手把手示范问诊
他说:医道需代代相传
“医道需代代相传。”涂福音常以此勉励弟子。他十分重视舌象教学:将典型病例的舌象照片精细分类,诊疗时对照讲解,诊后整理成册。如今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已成为年轻医生学习的重要教材。
在带徒过程中,涂福音秉持“三阶教学法”:入门时倾囊相授,手把手示范问诊,并要求徒弟撰写全流程医案;待弟子技艺成熟,再鼓励其独立应诊。这种严苛又温暖的培养方式,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中医人才。每月的病例讨论会上,总能听到他循循善诱教导年轻后辈的话语。
如今,那位清晨准时出现在诊室的身影已成追忆。但涂福音留下的诊疗记录仍在治病救人,培育出的杏林新苗正茁壮成长。
涂福音为患者把脉看诊。(市中医院 供图)
涂福音
1937年生,福建省龙岩市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1983年任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1984年-1998年底连任厦门市中医院院长,1997年度荣获厦门市卫生系统优秀院长称号。1997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至今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2名,学术继承人15名,临床带教学生千余名。2006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张玉榕 通讯员 张玉辉 黄语晴 陈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