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头号“土味饮料”,最近被韩国爱豆买成爆款
创始人
2025-09-16 00:43:22
0

年初那会韩男韩女扎堆出没上海,造成现象级出片热和采购狂潮。

最近这新一波潮流更加有反差感,一大堆“土味”国产零食饮料在韩国邪修般爆火。

据手动估算,至少30位韩国爱豆举着冰红茶的瓶子往嘴里送,吃辣条魔芋爽吃到有负罪感;

隔三差五便要在社交平台明晃晃表达心意——对这些零食饮料的偏爱和对自控力的失望。

国内网友看得发愣:“工地饮料”和“中式垃圾食品”凭什么火速升咖,那么受国外俊男靓女的宠。

两位韩国爱豆顶流:裴珠泫和林娜琏

饮料零嘴基础,喝饮料吃零嘴的人就不基础。

控制饮食最严格的一批人也禁不住神秘食品工业的诱惑,让很多挤破脑袋想去日韩、东南亚、欧美闯荡的牌子眼馋得不行。

国民品牌出海喊了这么多年,成效显著且曝光巨大。

新能源车企快把充电站修到了北极圈、智能小家电和运动相机无人机把外国人哄成胚胎、泡泡玛特LABUBU被国外贵妇们拴在爱马仕包上。

不过,看起来最平平无奇的普通零食饮料,是最闷声发大财的一伙,在闯海外市场梯队里十分独特和显眼。

没啥高科技也没花活、甚至在国内还被嫌弃这那,就这么被老外爱惨了。

01

“工地饮料”大变身

被韩男韩女当“国窖”喝

众所周知,韩国人在比喻修辞上是相当有天赋的。

绝顶好看的人会被称为“颜值山脉”,吃到好吃的会被形容为:“两个人一块吃饭,其中一个死掉了,另外一个人都炫得毫不知情”。

冰红茶和韩国爱豆们同框出现时,便是这样的场景。

小小的脸上全是五官,一边念叨着“明天要走红毯了诶”,一边咕嘟咕嘟喝到见了瓶底。

金智秀和裴珠泫

这股“国产瓶装饮料被女神痛饮”的风潮,目前已在韩娱圈子里广泛传播开。

给代言的日韩酒水带货是工作,冰红茶是生活。各位顶流边吃火锅边喝冰红茶,已经把“茶能解腻解辣”的生活哲理学到位了。

网友想趁机秀一把“优越”的心思完全遮掩不住,拿出喝了二十年的经验开始教学。

有推荐品牌和版本的,还有科普国内几家牌子混战的,更有传授品鉴技艺的。

“冰镇堪比国窖,常温如同马尿”,冰红茶守则恰好跟韩国爱加冰的习惯对上了。

冰红茶饮用规范与精致明星正好适配

韩国明星私下聚餐少不了它,甭管是漂亮饭还是日常便餐,冰红茶都矗立在那里,稳稳地成为佐餐下饭小甜水。

IU在《苦尽柑来遇见你》里只能喝寡淡的海带汤,剧组之外喝上冰红茶了,日子也是好起来了。

综艺拍摄时冰红茶也总被镜头精准捕捉,快到了“一掀开韩男韩女冰箱,它就会出现”的程度。

韩国人爱喝酒,甜丝丝、带着股茶香的冰红茶完美嵌入调酒体系。

跟威士忌搭一起清清爽爽,兑伏特加里面来利口,早C晚A的韩国都市人需要冰红茶来给生活提供点甜味和能量。

爱豆家里的餐桌上被发现“冰红茶+基酒”组合

如果说冰红茶还只是液体情绪补剂,中国零食就是台前幕后的硬通货了。

并且不是高规格贵价零食,在韩国发扬光大的几乎全是被咱爷咱奶嫌弃为“垃圾食品”的平民零食。

现在大家可以毫无负罪感地吃它们了,因为即便是严控饮食、精细摄入的大美女大帅哥们,也毫无抵抗力。

麻辣王子在包装上写着“只做地道麻辣,不做甜条”,被韩女直接掀翻在地——“甜点嘿嘿嘿”。

女团成员吉赛尔

这款中华美味着实火辣,颜霸林允儿认真介绍她的爱吃款,韩男把一大袋顶在头上拍照,还留意到了包装上的设计,“有五个看起来很会制作美食的叔叔”。

不过麻辣王子也没赢麻,韩国人对辣条的爱是包容且多元的。

爱吃甜口的人快把卫龙吃成主食了,毕竟粮食做的、热量巨大,一口下去能唱跳半小时。

卫龙也是紧追热度,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认领,跟奢侈品牌认领明星穿搭似的。

泡脚凤爪、魔芋爽、海带、小面筋,就这样火成了东亚时尚标志物。

不只是在韩国,也不只是辣条等重口零食,不同零食品种在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传说。

韩流白皮书公认的四代团标杆Twice,其队长林娜琏是琦玉花生、蛋黄锅巴、茶π等的野生主理人,每次来活动都会趁机给妹妹代购中国零食。

泰国新晋顶流邝玲玲、马来西亚老顶流张栋梁、越南菲律宾等各国的网红,多少有点零食宣推大使附体,带着沙琪玛、浪味仙、旺仔牛仔这些产品出现在镜头中。

中国零食在海外的热度这几年陡升,发展到了不关注此领域的人会吃惊的地步。

行业出海总爱提的护城河,看起来不太具备,实则越扒越有。

02

国内没当回事的零食饮料

在国外邪修升咖

当品牌发现它们旗下的产品越来越多出现在海外明星手中时,就知道大事很妙。

连粉丝送的礼物都从普通花束换成了精心装扮的零食款,实用还花不了太多钱,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追星好物。

明星主动带货是面子,卖得好不好是里子。

在越南、印尼、日本等地务工的同胞都分享过,同事或当地认识的朋友掏出零食给自己,然后就发现这不是俺们那嘎哒的特产吗?

那一刻的救赎感,不亚于留子在外漂泊七年,看到一辆喷漆是国/东/南航的来自祖国的飞机。

扬名海外的出海大国重器,落到一个个体头上,是一个旺旺仙贝。

很多去东南亚、日韩旅游的网友也惊讶,逛当地超市的时候忍不住疑惑“这给我干哪儿来了”。

一些超市有“中国进口区”,琳琅满目的国产零食货架,全是熟悉的味道,从小吃到大。

好不容易出国散心休年假,水土不服吃不好,中国胃还是得靠中国零食解决。

全世界都在吃中国零食,越来越多外国人染上中国胃了,就像韩国爱豆怒赞的,“不知不觉就吃掉最后一根了,会上瘾啊,可怎么办”。

目前,东南亚市场因其人口基数大、文化基因相近、消费增长快而成为众多品牌的“新蓝海”,在所有出海选项中表现尤为亮眼。

东南亚主要六国拥有6.7亿人口,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过50%,零食需求旺盛。根据Statista预测,2023-2028年东南亚地区零食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8.6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4.2%。

以泰国为例,据界面新闻报道,2023年泰国人均年零食消费量达到10.52公斤,差不多相当于161袋袋装乐事薯片(65克)的重量,并且泰国零食市场仍在以每年5%的增速高速增长。

图片来源:智象

这一活跃景象吸引了不少中国零食品牌出海,毕竟国内瓜分存量市场的竞争过大。

多位长期关注零食出海赛道的博主表示,尤其是2024年零食折扣店将价格卷到底后,在海外寻找新的增量,成为传统零食品牌和互联网零食品牌的共同选择。

洽洽食品、盐津铺子、盼盼食品等在越南、泰国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实现了“产业链输出”。

卫龙、徐福记、三只松鼠等和出海当地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合作,在海外布局自己的经销商网络。

旺旺去年买了一辆专机,官方表态此举是为了满足出海需求,“更频密往返不同的海外地区”,还放话“要把海外市场当未来的中国市场来做”。

除了线下投产铺货,大小巨头们还把国内玩得炉火纯青的线上带货带到了国外。

在国内这是基操,但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还有点“降维打击”的意味。

卫龙辣条在菲律宾“洋抖”直播带货,让人嗅出一丝跟雪王一样打造IP的架势;

越南头部大网红直播卖新疆红枣,火出圈喜提“红枣姐”爱称。

相比起来,在日韩撒的网更“稀疏”一些,没有东南亚这样成体系、大规模。

韩国人爱的冰红茶、茶π、王老吉,多是在部分超市和中餐馆供货,尚未形成大型的销售网络。

不过声势显然并不低,爱豆同款传遍日韩互联网、进而激活线下,不在话下。

“樱花妹挤爆东京麻辣烫店”“首尔火锅店等位俩小时”的新闻图里,时不时能看到餐桌上摆着中国饮料。

再也不怕在上海外滩被东方明珠“暗杀”了,左手捧一瓶茉莉蜜茶、右手拿一听凉茶,按照韩元来算得大几千。

“出海反哺大本营”这一商业逻辑是认真的,网友玩梗道现在喝一升的冰红茶都不怯场了,不是图省钱,分明就是很有实力。

03

出海没必要强行“高大上”

拿捏住外国人的胃也算真本事

跟瓶装饮料、袋装零食一块被韩男韩女相中的,还有奶茶——现制茶饮赛道的那种。

几乎每家中国茶饮牌子都在快速大力地行动,蜜雪冰城、瑞幸、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在日韩东南亚高歌猛进,各有各想要拿下的客群。

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雪王们引以为豪的供应链之路在国外并不好走。

在韩国,一串巨峰葡萄要人民币70元,成本结构与国内有显著差异。茶百道在韩国的杯单价达到了32元,客单价有55元。

网友玩梗,雪王对冰红茶放狠话

相比而言,非现制的包装类零食和饮料业态传统,但所承受的供应链压力要小得多,出海的局面也更“打得开”。

在新零售形式和更加短平快的网络牌子的冲击下,三只松鼠们也跟它们的前辈——旺旺、盼盼、恰恰们,在国内遭遇了危机。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国内发展被唱衰,释放一些精力到海外也是有益的探索。

旺旺海外营收已占20%,去年财报着重提出海外市场实现双位数收益增长。恰恰、劲仔、三只松鼠等品牌的海外增速和海外收益占比都不扫兴,使得他们加大海外布局。

那些先尝试轻资产模式出海的企业,还没有在当地建厂,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广而告之的销售数据。

比如被誉为“老一辈零食”的甘源青豌豆,逢年过年走亲戚一看它就发怵,到了越南搞线上带货,从“土味零食老兵”摇身一变成了“时髦零嘴”。

“本土化创新”也做得有模有样,像是恰恰推出椰香瓜子,劲仔推出口味更适合东南亚的糖醋味、酱汁味小肉干,不少品牌针对性地研发海鲜、鲜果等风味的产品。

卖得好不好不仅看口味,也看单价、零食类别和具体的市场状况。

东南亚潮热、食品不易保存,小袋装的每日坚果较为受欢迎。在越南大约卖人民币一块一袋,是比较舒适区的定价。

业内人士透露,各个国家的市场成熟度不同。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消费思维已趋向健康化,对低糖和天然成分零食的需求增加印尼、越南等地则呈现“低客单价、高SKU密度”的消费特征

因此,不同定位和调性的中国品牌,出海策略也不尽相同。

像三只松鼠、盐津铺子、旺仔主打较为成熟、需求直给的泰国市场,盼盼、劲仔等瞄准东南亚大市场里面的空白和下沉市场

@发哥聊TikTok

与此同时,水土不服的隐忧不会因为品类阻力小就消失,它始终与出海相伴相生。

盐津铺子董事长直接指出,美味虽无国界,但长期以来中国美食因标准化程度不高,走出国门并不容易。

文化差异、产品标准不适配、宣传方向有偏差等问题,摆在所有企业面前。

比如东南亚消费者倾向于包装袋可视透明,日本食品界要求“包装呈现效果所见即所得”;韩国红色包装象征辣味,泰国则是酸味。

这些牌子们都在进行碰撞、反思和新一轮的尝试。

缺乏国际化视野和本地化策略,是中国品牌出海的整体性短板。

逐渐意识到这一点、不甘心狼狈回撤的品牌们,开始做出改变。

国内大盘前几年都在卷高端零食,琢磨功能和情绪上的附加值。

国内市场变化后这套打法遇冷,但所留下的经验,以及长久积淀下的规模化供应链优势,能够有的放矢在海外复用。

全行业在国内发展上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品牌们在出海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大到组建当地团队,进行因地制宜的线上线下营销;小到考虑外国人的发音偏好和寓意,把洽洽翻译为“chacha”或“chacheer”。

愿意讨顾客欢心的牌子才能做大做强,这一铁律在全世界都奏效。即使不再被国内的消费习惯偏爱,去国外也能找到新的市场。

附加值有限的传统商品,不靠炫目黑科技和融资烧钱,也能一袋袋一瓶瓶卖出名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五... 五花肉辣椒,这道美食的诱惑力,如同磁铁般吸引着每一位食客。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
原创 几... 标题:几道下饭的家常菜学起来,简单又好吃,懒人可要学学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寻找那些...
十月江城美酒之约 | 第二十三... 9月15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圆满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秘书长何...
原创 适... 九月气候逐渐凉爽,人体需要补充营养来适应季节变化,应季食材不仅新鲜味美,还能更好地贴合身体需求。下面...
熏干芹菜的家常做法,老妈用了3... "这芹菜炒得比肉还香!"上周邻居闻着我家厨房飘出的烟熏香,趴在窗口直咽口水。这道我妈做了三十年的熏干...
扬州早茶灵魂:三丁包鸡丁笋丁香... 扬州早茶闻名遐迩,而三丁包更是其中的灵魂所在。这道经典点心以鸡丁、笋丁、香菇丁为核心馅料,凭借独特的...
延安这些美食可以说是从革命圣地... "同志,来碗羊肉面加辣子!"宝塔山下的老面馆里,满脸风霜的老农蹲在条凳上吸溜面条的声响,构成了延安最...
原创 希... 希尔顿和香格里拉各有其独特的香味体验,难以简单比较。希尔顿的香氛通常以现代、清新的设计感为主,适合商...
天津炒饼:饼丝筋道,酱香浓郁,... 天津炒饼,作为天津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家常美食,凭借饼丝筋道的口感、酱香浓郁的味道,深深扎根于当地百姓的...
原创 买... 秋深蟹肥,苏州老城区的菜市场里,张阿婆正与蟹摊主老周斗智斗勇。 她那双被岁月磨出薄茧的手,轻轻捏起一...
10款餐厅私房菜,做法新颖,口... 10款餐厅私房菜,做法新颖,口味独特,总有一款属于你的菜。 排骨红烧肉 这道红烧肉新做法,餐厅点击...
原创 中... 腐乳这东西,跟老茶缸里的茉莉花茶似的,看着不起眼,却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烟火气。 我小时候住胡同,大...
月薪5000、轮流请奶茶花掉5... 作者:许欣南 组局靠酒,入圈靠奶,这届打工人的职场通行证,是一杯奶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没喝明...
国内头号“土味饮料”,最近被韩... 年初那会韩男韩女扎堆出没上海,造成现象级出片热和采购狂潮。 最近这新一波潮流更加有反差感,一大堆“土...
顶级“肉”片!街头摆摊40年的... 最近,预制菜刷屏了,不过我只关心哪里可以吃到好吃的! 于是君君又来深夜放毒了!!! 今天君君带来一...
泡柚子用什么酒最合适?泡酒选哪... 泡酒,尤其是用水果泡酒,已成为许多人的热门爱好。尤其是柚子,清香扑鼻,酸甜适口,适合和酒搭配,泡出的...
南涧白茶知名度最高的品牌有哪些... 近年来,云南白茶异军突起,而南涧县凭借“自然甜”的独特风味,成为云南白茶第一县,是当之无愧的云南白茶...
折腾15年,郎酒汪俊林始终挤不... 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宋微 一心“碰瓷”茅台的川酒老字号郎酒,屡次冲击IPO失败。200...
知音经济:亚麟芝香白酒如何用风... 麒麟衔瑞,泥窖藏春酝圣贤气骨;玉液凝香,金樽揽月启盛世新章。景芝魂,麒麟魄,亚麟芝香白酒,源自景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