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宋微
一心“碰瓷”茅台的川酒老字号郎酒,屡次冲击IPO失败。2007年因业绩规模不足搁浅;2009年因业绩下滑终止;2020年又因保荐机构违规而中止;2022年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IPO折戟过程耐人寻味的同时,郎酒董事长此前定下的“百年郎酒”蓝图也恐难实现。2023年,汪俊林董事长称,到2025年郎酒销售收入在300亿元以上。
有行业媒体称,郎酒2024年销售额预计在240亿左右,增速为9%。2025年若要冲刺300亿元目标,其增速至少需超25%。在白酒行业严峻的大环境下,郎酒挑战不小。
01 300亿元目标恐怕又没戏
郎酒酿造历史悠久,自西汉的“枸酱酒”以来已有千年。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郎酒恢复生产,国营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成立。
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郎酒均被评为“中国名酒”,并获国家金质奖,品牌地位得到巩固。
1998年,郎酒集团成立。2002年,郎酒集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汪俊林通过宝光药业以4.9亿元将郎酒集团纳入麾下。此后,这家国营酒厂在业绩上一路开挂。
2011年,郎酒销售额就突破100亿元,成为白酒行业的一匹黑马。但之后郎酒业绩直线下滑,此外价盘崩溃、裁员、解约等负面消息不断,陷入严重危机。
2017年,郎酒喊出了“重回百亿目标”,并发布青花郎新战略,将旗下核心产品青花郎定位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直接对标茅台,试图借助茅台的热度来抬高自己。
郎酒大手笔砸营销,在央视、高铁、机场等高曝光渠道持续轰炸,使青花郎知名度飙升。随后六年,郎酒六次提价,将青花郎官方零售价从1098元拉至1499元,与茅台指导价持平。
2018年,郎酒成功重返百亿阵营。随后,仅用四年时间,郎酒销售额便在2022年突破了200亿大关,再迈入新台阶。
2023年9月,在郎酒庄园会员节上,郎酒董事长汪俊林首次披露了“百年郎酒”的宏伟蓝图: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2030年,剑指700亿至1000亿元。
不过,当下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还有“史上最严禁酒令”冲击,这一业绩目标对于郎酒来说,具有明显压力。
据业内估算,郎酒2023年和2024年郎酒销售额约为220亿元和2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9%。以2024年基数来算,2025年若要达成300亿元目标,增速需要在25%以上。
02 上市梦难圆
郎酒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至今仍未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早在2007年,董事长汪俊林便萌生了推动郎酒上市的想法,成立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但当年因为企业规模、经营业绩等影响,暂停IPO,首次上市梦折戟。
2009年,郎酒再次高举上市大旗,并被列入2009年四川省重点上市培育第一批企业名单,但最终无疾而终,第二次上市梦告吹。
到了2012年,汪俊林卷入成都的一起案件,使得公司一度陷入管理混乱,IPO进程再次受阻。
2018年7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行动目标中提到“郎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主营业务突破200亿元”。
2019年8月,广发证券向四川证监局报送了关于郎酒股份进行上市辅导的辅导备案登记材料,并于同日获得四川证监局的受理。
2020年5月28日,郎酒正式向证监会递交IPO招股书。但两个月后,保荐机构广发证券因违规行为,被证监会处以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12个月的监管处罚。
2020年6月,深交所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及配套安排,提出“原则上不支持”12类行业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其中就包含白酒。
2021年5月,证监会抛出了53个尖锐的问题,涉及改制合法性、国有资产流失、经营管理规范性以及商标归属争议等多个敏感话题。2022年,在重重压力下,郎酒主动撤回申请。这意味着郎酒股份的IPO之路再次走到了尽头。
2022年3月,郎酒董事长汪俊林表示,“对于上市工作,我们带着平常心。”
IPO均以失败而告终背后,郎酒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郎酒合并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了67.02%、66.06%和63.60%。
若以2019年为例,据同花顺iFind数据的统计,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仅为32.34%,而郎酒的负债率超出了这一平均水平的两倍之多。
郎酒对此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近年来通过举债的方式大力扩展基酒产能、增加基酒储存以及加大营销投入所导致的。
此外,郎酒还有高库存的毛病。2017年至2019年,存货分别为62.52亿元、71.71亿元和84.24亿元,到2020年底存货总额高达100.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