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忠,早茶文化源远流长,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早茶不只是一餐饭,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坚守。从老师傅的掌心到年轻一代的梦想,变的是发展,不变的是传承。一代又一代人,用最朴素的方式,让传统手艺飘出新时代的香气。
追溯传承起点:探寻历史渊源
吴忠早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苏子早茶牛肉面店创始人赵金荣便是吴忠早茶文化发展的见证人之一。回溯1992年,赵金荣开的面馆还是最简单的模式——牛肉面搭配简单的鸡蛋和小菜,食客匆匆而来,饱腹即走,没有形成吃早茶的氛围。
时光悄然流转,大约6年前,吴忠早茶模式逐步成形,打破了传统早餐的单一形态;到2021年前后,吴忠早茶迎来了迭代升级,丰富的面点、多样的小菜纷纷涌现,彻底告别了过去的“单调”。
如今,走进苏子拉面早茶羊杂碎体验中心钻石城店,50余种精致面点与特色小菜供食客挑选、随心搭配,这里已成为区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的早茶“打卡地”,处处都洋溢着热闹的烟火气息。“在摸索中成长,在发展中坚守。我们始终把‘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作为核心理念。”该店负责人赵亮坦言,“我们不仅持续提升餐品品质与服务水平,还不断优化就餐环境,就是为了让‘早茶示范店’的招牌更加熠熠生辉。我们有十足的信心把吴忠早茶做得更好。”
守住传承内核:坚守技艺精髓
“这家的早茶很不错,尤其是他们家的热牛肉、煎饺等,都是我们每次来必点的。”在玉祥楼文化早茶总店的包间里,市民潘慧热情地向朋友介绍着,“我们这些长跑爱好者经常会晨起跑步,跑完步之后就会来这里喝早茶,平常朋友聚会,我们也都会首选他们家。”
一聊起自己从事了23年的牛肉面行业,玉祥楼文化早茶总店牛肉面师傅马俊有满是感慨:“这些年我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有20多个,不少人现在都能在这个行业里独当一面。看着他们有出息,我也为他们高兴。”
回忆起自己初学的日子,他印象格外深刻,“当年学做面,单是揉面我就扎扎实实练了三四个月。”在他看来,干好这行没有捷径,“得有能吃苦的韧劲,愿意沉下心不断学习,还得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如今,马俊有依旧没停下脚步,“我会继续打磨自己的手艺,把一身本事好好教给徒弟,更会用心做好每一碗面。”他的徒弟杨聪说:“我在这行已经十几年了,但始终抱着学徒的心态去不断学习。这些年我有幸遇到过几位对我影响特别大的师父:第一位师父带我入门,手把手教我掌握了拉面、揉面、煮面这些最基础的手艺;第二位师父则教会我如何了解不同顾客的需求,用更灵活的方式服务客人。而我现在的师父马俊有,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在技艺上帮我精进,更在为人处世方面为我引路,让我不断成长。”
世代接力:延续传承的血脉
走进有着40多年历史的马宝玉早茶牛肉面店,吴忠早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清晰可见,两代人对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更是让人感慨万分。
“这是一个几十年的老店,老味道一直没变。我们姐妹几个每天早晨锻炼完,都会到这里喝上一壶八宝茶,再要一碗牛肉面,一边吃一边聊,心情都美美的。”市民陈玉琴笑着说。
马宝玉是这家店的老板,他看着店里的老顾客满是感慨地说:“我16岁就跟着父亲学做牛肉面,40年过去,和面、调汤的每一步都深深地刻在了心里。老一辈常说‘踏踏实实做面’,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熬汤的火候,是揉面的力道,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传统手艺不能丢,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今我把店交给女儿,看着她既守住了老味道,又注入了新想法,我心里踏实。吴忠的早茶文化正是这样代代相传,才越传越浓、越传越远。”
被父亲寄予厚望的马宝玉早茶牛肉面第四代传承人马昭婷,眼神中透着自信与担当,“身为马宝玉早茶牛肉面的第四代传人,父亲教导我,传承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为老字号注入新的活力。如今,我们正积极探索品牌化和标准化的道路,希望让这份家乡味道能被更多人喜爱、传承。我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吴忠早茶文化会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这家老店,不仅见证了两代人的坚守与创新,还为吴忠早茶文化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这不只是一家店,更是吴忠早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有力见证者和积极推动者。
从历史渊源来看,吴忠早茶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从技艺坚守里寻,吴忠匠人执着于传承,期望于创新;从世代接力间悟,传承者坚定决心,延续文化脉络。(记者 铁琴 通讯员 马钰)
来源丨吴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