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蒸馏酒,其根基深植于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高粱、小麦等农作物,不仅是酿造白酒的核心原料,更承载着古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这份从土地中生长出的醇香,早已超越饮品本身,成为镌刻着农耕记忆的精神符号。
追溯白酒的源头,其历史可直抵商周时期。据《尚书》记载,商王武丁曾“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这里的“曲蘖”便是早期酒曲的雏形;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甗、陶爵等酒器,以及甲骨文中“酒”字的频繁出现,印证了当时已掌握酒曲复式发酵法。到了唐宋时期,酿造技术日趋成熟,《齐民要术》中“秫稻必齐,曲蘖必时”的记载,详细阐述了原料选择与制曲时机的重要性,此时的酒类虽多为发酵酒,但为后世白酒酿造奠定了工艺基础。
真正让白酒走向主流的,是元代蒸馏法的普及。《饮膳正要》中“阿剌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的描述,被学界认为是对蒸馏白酒的早期记载;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出土的蒸馏器、酒窖等遗迹,更直观证明了当时蒸馏酒工艺的成熟。从此,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的白酒,凭借醇厚口感与长久储藏性,逐渐取代发酵酒,成为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载体。
君台厚酱酒始终坚守这份农耕文明的馈赠,精选产自赤水河谷的红缨子糯高粱——这种耐旱、粒满的作物,正是农耕智慧的结晶,也是酱酒醇厚口感的基石。同时,沿用“九蒸八酵七取酒”的传统工艺,从制曲到取酒,每一步都遵循自然节律,如同古人遵循二十四节气耕作般虔诚。
如今,当举杯君台厚酱酒时,舌尖的酱香不仅是对商周发酵技艺、元代蒸馏工艺的传承,更承载着“五谷丰登”的农耕祈愿。每一滴酒,都是土地与时光的馈赠,是从农耕文明中生长出的精神符号,让我们在品味中,读懂中国千年酒文化的深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