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兴宁有400家面馆,按每家一天接待50-100位客人,每碗面人均7元。兴宁人一天光吃面就要吃掉 400×100×7≈28万
对于兴宁人而言,每天把自己叫醒的不是闹钟,而是这样一碗面。它香气四溢,它劲道可口,它就是鼎鼎大名的腌面!和它永不分离的是三及第汤,腌面煮。
腌面如此寻常,只需几块钱便能填饱肚子,腌面又是如此珍贵,是他乡遊子心中的一份乡愁,对了,就是家的味道。
何谓腌面?是用盐或酱料浸渍的吗?非也非也,客家人的“腌面”,其实是一种煮面的方法,即把高筋生面放进水里烫熟,捞起后将事先用油爆好的蒜蓉、葱花等佐料放进去,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所以“在已烫熟的食物中加上调料后搅拌食用”,客家人称其为“腌”,外地人则可以理解为拌面或捞面。
制作一碗腌面并不复杂,每天开档后首先制面。用高筋面粉和食用碱等和成面团,用面条机裁压成条,这种生面兼具广府碱水面与北方拉面的优点。调料很朴素,磨得细碎的蒜蓉用猪油煸至金黄脆香,适量的盐和鱼露调味,捞起放干备用。
熟客落座如常点单,早餐店的老板心领神会地执起一把四两生面落入沸水中,面条上下翻滚逐渐松散,从暗白变成淡黄,用筷子拨动几下便可用大网漏捞起,熟练地抖落面条的水份,置于碗中。
加入煸香蒜蓉、秘制酱油、猪油、葱花,然后端于客前,请君......搅拌。
但凡有酱料和猪油的小吃,充分搅拌会让你垂涎欲滴。面条里袅绕的热力,在拌捞过程中迅速把各种香气集结,沁人肺腑。夹起油亮的面条送进嘴裡,筋道香浓,爽口润滑,回味悠长。
一碗腌面份量著实不少,斯文淡定的食客们未必能在面条渐冷变硬前一气呵成品尝下肚,那么配上一碗润口鲜美的枸杞叶三及第汤,边吃边喝,便是不二之选。
“三及第”,即猪肝、瘦肉、粉肠,俗称猪杂。该名的由来,其中一个版本来自于广东状元林召棠。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因为有着美好的寓意,客家人特别爱喝三及第汤。在客都梅州,每当考试前夕,家长都会熬制三及第汤给孩子喝,希望他们考出好成绩。这看似普通的三及第汤体现出的是客家人深厚的崇文重教思想。
枸杞叶的滑嫩、猪肝的回甘、粉肠的柔韧、猪肉的香甜、汤底的鲜美浑然一体,营养丰富,一口面一口汤,才是客家人心目中的标准吃法。“若能用上客家土猪,味道更鲜香!”刘先生边煮边说。
吃腌面,除了搭配辣酱外,各种各样的生滚汤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梅州,腌面和汤水的料总是很足,一碗飘着猪油和蒜香味的腌面,配上一碗枸杞三及第汤或者艾汤,西红柿汤,一般也就卖7元钱,真是让人不得感叹客家人的实在。
一碗颜色金黄,爽口香滑的兴宁腌面正如简单朴实的客家人一样,平凡朴质,却让人回味无穷。一面一汤,这客家人百年经典的早餐搭配,必定让品尝过的饕友回味无穷。
一面一汤,兴宁人的传统经典早餐,也是海内外游客的最爱。如果你到兴宁一定要品尝这一面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