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喜茶带着极简风装修的门店进驻购物中心一层时,整个茶饮行业都透着一股“野心”——大家都觉得,或许能从这里走出中国的“星巴克”,用创新产品撑起一个有生活方式属性的品牌。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过去,外卖大战把奶茶和咖啡变成了营销战场上的“弹药”,这个行业早没了当初的品牌调性,越来越像瓶装饮料那样的快消品。
现在走进任意一家茶饮店,菜单上的品类几乎大同小异:轻乳茶、珍珠奶茶、杨枝甘露是标配,水果茶、柠檬茶、果蔬汁也不会缺席,连咖啡品类里的调味美式、拿铁都成了必选项。
对多数消费者来说,喝奶茶不再是“打卡某家店”的仪式感,而是“哪家便宜、哪家好点”的日常选择,低价和购买便捷性成了最关键的决策因素。
这种快消品化的趋势,在外卖大战缓和后不仅没停,反而愈演愈烈。今年9月,奶茶品牌古茗直接掀起了比库迪更狠的咖啡价格战,把美式咖啡压到了4.9元一杯。
另一边,主打咖啡的瑞幸也没闲着,忙着筹备上架杨枝甘露,月底上线时外卖价直接定到1.9元。奶茶品牌抢咖啡生意,咖啡品牌掺合奶茶赛道,行业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新式茶饮”彻底转向“现制快消品”,规模和效率就成了头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经上市的中国茶饮咖啡品牌里,头三名恰好也是门店数量最多的三个——毕竟在快消逻辑里,门店就是触达消费者的最直接渠道,数量和营收、利润直接挂钩。
不过要注意的是,除了瑞幸有2/3门店是直营店,其他主流品牌基本都靠加盟模式扩张,所以品牌要实现效率,本质上是要提高加盟商的创业成功率。
茶饮咖啡行业一直是普通人创业的热门选择,逻辑简单直白:投入几十万到上百万开一家店,每天卖出的杯量越多,赚的钱就越多。2025年初,数万名加盟商靠着缴纳的加盟费、采购原材料和设备的费用,把4家茶饮公司推上了市。
资本市场对消费赛道热情高的时候,这些茶饮公司的市值都很可观。但现在,它们交出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半年报,品牌间的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不管是经营效率,还是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都出现了明显分层。
过去半年,只有行业前三的品牌还在保持快速开新店的节奏,霸王茶姬的扩张速度大幅下降,茶百道、沪上阿姨则几乎停止了增长。
其中蜜雪冰城的扩张力度最猛,半年新开门店超过6500家,这个数量差不多相当于一整个霸王茶姬的门店规模。按照这个速度算下来,它全年新增门店数可能会突破10000家,而目前中国饮品行业里,能跨过万店门槛的品牌也只有三个。
加盟商的开店意愿也能反映品牌的吸引力,蜜雪冰城加盟商的人均开店数量最多,平均每个加盟商开2.4家店,其他品牌大多不到两家。
这其实是连锁餐饮业的经典玩法——吸引那些只能开得起一两家店、愿意踏实经营的普通人,这类加盟商更稳定,也更愿意跟着品牌节奏走。霸王茶姬虽然没公布加盟商数据,但据了解,它在快速扩张期更倾向找有实力的投资者:这些人能拿到购物中心的好位置,也有能力一次性开多家店。这种策略帮它在一二线城市快速打开了市场,却也埋下了风险——懂算账、有更多选择的投资者,一旦遇到亏损会撤得更快。
虽然不同品牌对“该在哪个线级城市发力”有不同判断,但有一点共识很明确:要找新的增长空间,三线及以下城市是关键。除了霸王茶姬,其他品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都在缓慢提升,毕竟这些城市的消费需求还在释放,竞争压力也比一二线小。
外卖大战早就证明了,品牌的“光环”没那么重要,对消费者来说,免费比9.9元更有吸引力,9.9元又比20元的选择更容易接受。所以品牌的经营效率变得格外关键,效率跟不上就容易掉队,而门店就是效率落地的最后一道工序——毕竟再强的供应链、再低的成本,最终都要靠门店卖出去才能兑现。
而要让加盟体系稳定运转,品牌总部的投入必不可少,总部需要建工厂、设库房、买冷链车,确保原材料能在最短时间内送到全国各个门店;还得投入足够的人力,让营销、市场团队帮加盟店做运营。
相比之下,蜜雪冰城、瑞幸、古茗则证明了“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当蜜雪冰城的5万家门店同时播放“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门口都摆上雪人装置,消费者会慢慢接受“雪王”的可爱形象,也让蜜雪冰城成了外卖大战、跨界促销时的首选合作对象——毕竟门店多,触达的消费者就多。
现在中国的茶饮市场规模,已经远超美国的咖啡市场。从密度来看,中国平均每万人有3家茶饮店,其中海南的密度最高,每万人能达到7.9家。
而美国每万人对应的咖啡饮料门店数量是2.5家。不过消费频次上还有差距,根据美国国际咖啡协会的报告,规律喝咖啡的美国人每天会喝3杯咖啡,而很少有人能一天喝3杯奶茶,哪怕是外卖大战最激烈的时候,也只是短暂提升了一下消费频次。
更有意思的是,茶饮和咖啡品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奶茶品牌做咖啡,是想让加盟商多一条盈利渠道;咖啡品牌做奶茶,也是希望在竞争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但这也带来了新的效率挑战:咖啡的制作步骤比奶茶简单,让咖啡师兼做奶茶,显然比让奶茶店员操作自动咖啡机更难;对加盟商来说,不管是加做咖啡、冰激凌,还是轻乳茶,都需要添置新设备、培训店员,这些都会转化成额外的经营成本。
如今的茶饮行业,品牌越来越相似,投入越来越重,利润却越来越薄,只能陷入更极致的内卷。对所有玩家来说,想要在这场竞争中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比拼更高的效率——从供应链到门店运营,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提升,都是活下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