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这褶子捏得真匀!”“馅儿要漏了!”“我这包子皮是不太薄了?”……交谈声、欢笑声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丰收节制作包子大赛的现场回荡,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面香与肉香,弥漫在秋日的晴空下。
几位参赛者在帐篷下揉面、擀皮、包制,气氛热闹(郭井安 摄)
在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赛场旁,一只只新鲜肥美的全羊、一袋袋莹白如玉的大米、一箱箱金灿饱满的玉米整齐陈列——这别开生面的“领奖台”,诉说着科右前旗丰收的喜悦。
“我们这羊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肉质鲜嫩不膻。今年我们合作社实现了标准化改造,出栏量增加了三成!”兴源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大伟举着一块新鲜的羊排向来往的游客展示,“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可以带回家尝尝鲜。”
在“农副土特产品区”,统一制作的标识牌清晰标注着每个产品的“身份信息”,这小小的标识牌,不仅是产品的“说明书”,更是品质的“承诺书”和通往市场的“通行证”,更让科右前旗的资源禀赋与产业蓝图清晰显现。
科右前旗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坐拥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 和广袤的优质牧场,孕育出大米、牛羊肉、沙果、玉米、特色奶制品、杂粮杂豆等名优物产。近年来,科右前旗系统打造绿色农牧业产业链,实现从“原字号”到“精字号”、从“小散弱”到“规模化”、从“口碑传”到“品牌化”的深刻转变,真正实现品牌增值、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这些深刻的转变,最终在市场端得到了最热烈的回应。
丰收节现场,“大农味稻”展位前,经销商王广丽手捧一把刚刚收割的新米,招呼前来询价的顾客,“咱这有机米,地里没进过一滴农药,没撒过一粒化肥!蒸出来的饭满屋飘香!”
不远处,额尔格图镇北安嘎查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波正忙着给顾客介绍他的“黄金玉米”。“今年,50多户村民种植庭院玉米用上了北斗卫星,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玉米籽粒饱满。”范海波掰开一棒玉米,露出金灿灿的玉米粒,介绍道,“今年我们这200多亩玉米亩产突破3000斤,创了历史新高!”
范海波手中金灿灿的玉米,不仅是庭院经济的“黄金果”,更是科右前旗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它证明了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对农业增产提质的巨大潜力。要将这份“事业”做大做强,就需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更多农户从庭院经济的“黄金果”迈向广袤田野的“金满仓”。
金秋时节,科右前旗广袤稻田一片金黄(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在科右前旗已建成的35万亩高标准农田上,大型农机纵横驰骋,节水灌溉精准高效,土壤肥力稳步增强,昔日的“望天田”正加速升级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优质资产。而随着另外23万亩新建项目的加快推进,这一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必将释放出更大效能,让更多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从包子大赛的欢声笑语到产销对接的热火朝天,这不仅是各类农产品的‘大丰收’,更是全旗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的‘大检阅’。”科右前旗委书记、旗长刘海涛说,“科右前旗将持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科技的翅膀更强健,让丰收的‘馅儿’更实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来源: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