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已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值374亿的万辰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港股主板上市。
这家靠卖蘑菇起家的福建企业,凭借“好想来”品牌在三年内将门店数量从232家扩张至超1.5万家,意图成为“量贩零食港股第一股”。然而,在这条高速跑道的背后,是低至2%的净利率、超75%的资产负债率、千条消费者投诉以及一场突如其来的二代接班危机。
万辰集团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福建漳州,最初以工厂化种植金针菇等食用菌业务为主,并于202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22年,公司进军零食饮料零售市场,通过整合旗下“好想来”等品牌,迅速转型为中国领先的量贩零食零售商。公司以加盟模式为核心,依托95%直采供应链和全国仓储物流网络,实现低价策略与高效运营。
万辰集团的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50358.8%。
但细究其利润结构,万辰集团的财报数据呈现出典型的“高营收、低盈利”特征。2023年,公司营收93亿元却亏损8293万元;202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2.94亿元,净利率不足1%。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虽提升至2.09%,仍低于传统零售企业4%以上的净利率水平。
失衡背后是加盟模式的“双刃剑”效应。万辰的扩张几乎完全依赖加盟模式,截至2025年6月,其15365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99%。加盟模式使其以轻资产方式快速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实现“万店规模”,但也带来两大问题:
一是食品安全与服务投诉高发。黑猫投诉平台上,“好想来”投诉超千条,“来优品”投诉量高达6109条,内容涉及食品异物、缺斤少两、服务态度差等。低门槛加盟虽带来数量优势,却难以保证终端服务质量,品牌管理漏洞频现。
二是盈利模型稳定性不足。加盟模式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供货,毛利率仅10.9%,而永辉超市等传统商超企业的毛利率超过20%,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等品牌零食企业毛利率在24.25% - 30.69%之间;公司还需承担供应链建设、仓储物流、数字化系统等重投入。
与此同时,闭店率从2022年的1.8%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9%,部分区域市场饱和与加盟商盈利困难的问题开始暴露。
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5年6月,万辰总负债51.44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75.65%。近期拟收购南京万优49%股权,交易后负债率预计升至90.97%。
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量贩零食市场规模不到整体零食饮料市场的5%,当前头部企业均陷入“扩张-亏损-再扩张”的循环。
量贩零食赛道当前已进入“两超多强”的激烈竞争阶段,万辰与竞争对手“零食很忙”合计市占率约68%。
2023年11月10日,“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家公司宣布合并。2024年6月12日,集团正式更名为“鸣鸣很忙”,双品牌全国门店总数突破10,000家。2025年4月28日,“鸣鸣很忙”正式冲刺港股IPO。
根据招股书数据,鸣鸣很忙2024年营收为393.44亿元,GMV(商品交易总额)达555亿元,门店数量为14,394家。
为抢占市场,双方均采取低价策略:万辰通过95%直采比例和优化补货体系,将补货周期压缩至24小时,产品定价压至传统商超的70%-80%,不过这也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万辰长期呈现“家族化”治理结构,公司6名董事中,5人为亲属关系。2025年3月,创始人王健坤被留置调查,其子90后的王泽宁迅速接棒,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并出任总经理。王泽宁虽已参与公司运营多年,但其独立执掌能力尚未经历市场充分验证。
万辰集团董事兼总经理王泽宁(图源:万辰官网)
此次赴港上市,万辰集团表示计划将募资用于门店网络扩展、供应链升级及数字化建设,意在通过资本注入巩固规模优势。然而,天风证券研究员陈潇等在研报中表示,量贩零食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规模扩张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企业必须转向“效率驱动”模型。
行业专家表示,长期来看,万辰需完成三大转型。自有品牌是提升利润率的核心杠杆。中原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当前万辰自有品牌占比低于10%,毛利率约为11.49%。万辰需加速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否则难以突破同质化竞争。
其次,在港交所严格的上市审核下,家族企业的透明度、决策独立性、接班人能力均将面临拷问。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曾表示,家族企业需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设立独立委员会等方式提升决策科学性,否则“规模优势可能因管理滞后而消弭”。
此外,万辰正尝试通过业态创新打破天花板。2024年试水的“来优品省钱超市”单店SKU超3000个,涵盖零食、日化等全品类,2025年Q1单店GMV较传统门店提升25%-30%。但节点财经分析师表示:“折扣超市的运营复杂度远高于零食专营,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成胜负手”。
面对同样冲刺港股的竞争对手鸣鸣很忙,万辰的IPO需要讲述的不仅是一个增长故事,更是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故事。正如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所说,若无法有效解决单店盈利难题,仅依赖资金继续“跑马圈地”,IPO可能只能延迟而非消除危机。
撰文 | 意欢
上一篇:一瓶赤霞珠,化解一场跨国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