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放学路上,五毛钱一包的猫耳朵能攥在手里啃一路。金黄的小片片咬下去嘎嘣脆,甜的咸的辣的各有滋味,吃完手指上还沾着粉,舔一舔都觉得满足。这么多年过去,超市货架上零食越来越多,可偶尔看见"猫耳朵"三个字,还是会想起当年蹲在胡同口分着吃的场景。最近总有人问:现在想自己在家做猫耳朵,难不难?能还原小时候的味道吗?
材料其实超简单,厨房小白也能备齐
猫耳朵的灵魂在面团,关键是两种颜色的面叠加出花纹。最常见的是白面团和红面团——白面团用普通面粉、白糖、牛奶或清水调,红面团可以用红糖、红曲粉或者可可粉调色。参考了十几种家庭做法,发现基础材料都差不多:低筋或中筋面粉200-250克,糖(白糖/红糖)30-70克,油(玉米油或花生油)10-20克,水或牛奶50-100克,个别方子会加鸡蛋、盐或小苏打。比如有的用红糖+开水融化调色,有的用红曲粉直接拌进面粉,还有的用可可粉做巧克力味,甚至有人加椒盐做成咸口,完全可以按自己口味调整。
手把手教你做,每一步都有小技巧
第一步揉面最关键。白面团和红面团要分开揉:白面团把糖、水、油混合均匀,倒进面粉揉成光滑的团;红面团如果用红糖,记得先把红糖用温水化开,过筛去掉颗粒再揉面,不然面团里会有硬块。揉好的面团要盖保鲜膜松弛15-30分钟,这一步是为了让面筋放松,后续擀片更顺畅。很多人第一次做失败,就是因为省略了松弛,结果面片一擀就回缩,根本叠不紧。
第二步叠片卷卷有讲究。松弛好的面团要擀成2毫米左右的薄片,像擀饺子皮那样但更薄。白面团铺在下面,表面喷点清水或者刷层蜂蜜水,这样红面团叠上去才不会打滑。两张面片对齐后,从一头慢慢卷起来,一定要卷紧!不然冷冻后切片会散,出来的猫耳朵花纹不明显。卷好的面卷可以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冰箱冷冻1-2小时,冻硬了更好切薄片。
第三步切片和炸/烤是最后一关。冷冻好的面卷取出来,切成2-3毫米厚的片,切的时候刀要快,手要稳,太薄容易碎,太厚不够脆。炸的话,油温五成热(筷子插进去冒小泡)就可以下片,小火慢炸,中途翻动几次,等表面金黄就捞出控油。烤的话,烤箱180度预热,铺油纸放切片,烤8-10分钟,看到边缘微焦就出炉。炸的更酥脆,烤的更健康,看个人喜欢选哪种。
自己做的猫耳朵,比买的多了份温度
超市买的猫耳朵虽然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自己在家做,从揉面到炸香,每一步都能闻到面粉和糖的香气。上次给邻居阿姨送了点,她咬了一口就红了眼眶:"和我小时候我妈做的一个味儿!"原来阿姨的妈妈去世早,这是她记忆里最暖的味道。现在很多人带娃在家,和孩子一起揉面、卷卷、切片,孩子边玩边等,出锅时抢着往嘴里塞,甜的不只是零食,是亲子间的互动。
关于猫耳朵的那些小秘密
其实猫耳朵不止是零食,在山西、陕西等地,还有一种"猫耳朵面",是传统主食。把面团搓成小拇指粗的条,用大拇指一按一推,就成了像猫耳朵的形状,煮进汤里吸饱汤汁,软乎乎的又是另一种风味。不过咱们今天说的零食猫耳朵,更像南方的茶点,酥脆耐吃,适合配茶配咖啡。
最后想和你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