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寻渊源,一炉酥香越千年“。传承百载丶迄今流芳的“中华老字号“一一周村烧饼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凝聚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金周村丶旱码头,自古就植桑养蚕制丝,堪称丝绸之重镇。丝绸经由陆路或商船,沿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地区。与此同时,亦带回来了风格迥异的异域文化,其中“胡饼“即属一例。几经改制虽使“胡饼“由厚变薄,但边缘依厚,俗称“木耳边“。直到1873年,郭云龙来周开办了“聚合斋“烧饼铺之后,方才渐渐的发展为香酥脆薄的咸丶甜两种美味的周村烧饼。
1956年8月,周村12家烧饼业户合营成立了“周村烧饼厂“,后又更名为周村食品厂(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之前身)。1961年,正式定名“周村烧饼“。
“炉火工匠传技艺,产品创新贯始终。“郭海亭继承父业郭云龙的聚合斋以后,曾去孟洛川家作客。因受京式糕点薄脆之影响而创新改革,除去了烧饼“心薄边厚“的弱点,使饼大为改观。烧饼圆状似满月,薄如纸芝麻匀。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98年,张兆海临危受命,自筹资金扩大生产与销售,翌年实现盈利。2000年12月,组建了淄博市周村华泰烧饼有限公司。2003年,销售收入首破千万元。2005年,华泰公司正式更名为“山东周村绕饼有限公司“。2006年,被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实现了“冠周村名,载中华誉“的梦念。
2007年6月,周村烧饼向外拓展,先后成立了“济南分公司“和“上海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小烧饼走进大上海,并摆上了“中华第一街“美称的南京路。
2015年9月,该公司再次投资30余万元,在淄博机电工程学校社会实践基地建立了周村烧饼“传习所“,为传承工艺,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在周村烧饼公私合营60周年暨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成立16周年之际,又推出了多种口味的烧饼,使传统项目煥发了“惊艳时光,温暖岁月“的生机与活力!(孙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