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秋将至,月饼生产销售迎来旺季。名为“榴莲冰皮月饼”的产品,馅料中榴莲含量不足3%,这是否违规?同样是用月饼模具压出来的中式糕点,一副传统月饼的外观,却叫“蜜桃乌龙茶饼”,没有“月”字,还算不算“真月饼”?
尽管很多年轻人早已不再执着于饼皮和馅料本身,社交媒体也刮起了“万物皆可月饼”之风,但这些对月饼的概念、标准的疑问,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你买的月饼,是不是好月饼?如何依据法规和标准挑出高性价比的月饼?
在各大商超的“月饼”礼盒售卖区,琳琅满目的产品让消费者挑花了眼。记者在北京市一家连锁超市走访时发现,一款品名为“中秋礼饼(烘烤类糕点)”的礼盒,与售卖区其他产品在命名上有所不同,礼盒中包含凤梨饼、酥皮玫瑰洗沙饼、云腿饼、云腿蛋黄饼等品种。北京市民宋阿姨并未仔细研究礼盒上标注的品名,她从经验出发,认为这些不同品种的“饼”并不是真正的月饼。
宋阿姨说:“看不出来它是月饼,它属于点心或者熟食,也可以做成中秋礼品。月饼和糕点最大的区别还是外形,月饼的外形跟糕点的外形不一样。老年人消费,水果月饼、火腿月饼,我们一般都不太认可;要说五仁月饼、豆沙月饼,还有蛋黄月饼,这些都可以接受。”
记者注意到,尽管这款礼盒在包装信息中从未提及“月饼”二字,且明确产品标准代号为GB/T 20977,也就是《糕点质量通则》,但超市的标签上却写着“月饼礼盒”。
产品名为“中秋礼饼”、产品标准代号为《糕点质量通则》(GB/T 20977)的礼盒,超市标签却显示为“月饼礼盒”(记者韩雪莹 摄)
月饼,自然是糕点的一种,但若聚焦消费者的选择,二者又不完全在同一个维度上。江西省吉安市一家月饼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肖先生表示,直观来看,消费者能从产品的包装信息中得出大致结论。
肖先生透露:“一般月饼的包装上会明确标注月饼类别,比如‘广式月饼’‘苏式月饼’,而且大概率带有中秋元素,部分还会标注‘中秋限定’的字样,配料表中含转化糖浆、碱水或‘起酥油+多层酥皮’,执行标准为GB/T 19855。糕点的包装上则不会标注‘月饼’,名称多为‘酥点’‘派’等,配料表中常见泡打粉、鸡蛋、奶油、果酱等,执行标准多为GB/T 20977。”
肖先生提到的两份标准,分别为《月饼质量通则》和《糕点质量通则》。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月饼属于糕点,能否以后者作为执行标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糕点质量通则》明确,该标准不适用于“月饼和裱花蛋糕”,这就意味着,若厂家执行这一标准,就不能说产品是“月饼”了。
回到现实的消费场景中,相信很多人和宋阿姨一样,以外观作为判定产品是否为“月饼”的依据。如果是用月饼模具压出来的中式糕点,外观和传统月饼完全一致,为何有些厂家却只将其命名为“XX饼”,而不是“XX月饼”呢?这还是因为,厂家执行的是《糕点质量通则》,而只有明确执行《月饼质量通则》的,才是毫无异议的“月饼”。
在商超中被摆放在“月饼”专区、产品标准代号为《糕点质量通则》的礼盒(记者韩雪莹 摄)
那么,为什么有的厂家要主动将自己推向中秋市场的产品与“月饼”划清界限呢?食品工程博士、科普博主云无心解释,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份标准的差异。
云无心说:“用糕点的标准还是月饼的标准,它不影响食品安全,也不影响口味,它其实是一个质量标准。也就是说,月饼也是糕点的一种,但是我们通常对月饼可能有更高的要求,而国家制定《月饼质量通则》,其实就是想要说明当它被称为‘月饼’的时候,它的质量是有一定保证的。”
月饼的质量,无疑更多体现在馅料的用料和制作上。要想从“糕点”晋升为“月饼”,各种馅的成分含量就要有明确的要求。
云无心进一步说:“比如最近特别火的榴莲月饼,当执行《月饼质量通则》的时候,叫了‘榴莲月饼’,馅里榴莲的含量就得至少达到25%;而如果执行《糕点质量通则》,对于榴莲的添加量就没有要求,哪怕只加了1%的榴莲,叫‘榴莲糕点’ ‘榴莲饼’等都合规。”
《月饼质量通则》中对“馅料”的定义
以两份标准为尺,馅料的质量有了直观的对比,如果厂家售卖的月饼一旦不满足含量要求,就属于违规。既然两份标准如此明确,消费时岂不是看产品名称或标准代号就能“无忧购”了?答案是——暂时还没这么简单。云无心进一步说明,无论是《月饼质量通则》还是《糕点质量通则》,它们都是推荐性标准,厂家可以选择性执行;另有一个强制性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7099-2015),月饼也受其约束。
云无心表示:“它是一个强制性国标,标不标出来都得满足,而它其中就只有安全性的指标,没有质量要求。也就是说只要满足这些安全要求,产品叫什么都行,且国标并没有要求各个项目必须标出添加了多少,当然厂家可以自己选择说明,但是不强制要求说明。”
在商超中被摆放在“月饼”专区、产品标准代号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的礼盒(记者韩雪莹 摄)
也就是说,当厂家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作为执行标准的时候,可以不受《月饼质量通则》的约束,只要再满足其他强制性国标,比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即可。然而,现行的标签通则也并未要求例如“榴莲月饼”要标出榴莲的用量,这给一些厂家以次充好留下了钻空子的余地。不过今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全面优化升级,标准设有2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新版标签通则细化了复合配料的标示要求。
云无心说:“只要标明了‘榴莲月饼’,那就必须标出榴莲的含量,也不需要必须达到25%才能叫‘榴莲月饼’,只加1%也可以这样叫,但是必须标明榴莲添加量是1%。这把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因为榴莲含量1%的月饼也完全没有安全问题,它可能会更便宜,如果有消费者愿意花很少的钱,只要有点榴莲味就可以,这部分消费者也是需要尊重的。当你把它强制性标明,消费者就知道,它只加了那么一点榴莲,不应该值那么多钱,这样也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中的配料强调与定量提示
最后,回到“榴莲冰皮月饼”中榴莲占比不足3%是否违规的讨论中,如果包装写明执行的是《月饼质量通则》,这一定违规,这是用成分造假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如果写明执行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根据现行国标,称之为“月饼”虽不违规,厂家却也利用公众的认知信息差赚取了利润。
那么,对于消费者选购月饼,要想吃点儿好的,就认准包装上标注的《月饼质量通则》(GB/T 19855);如果预算有限,或只图浅尝新口味,可以考虑标注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7099-2015)的产品,当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实施后,这类月饼的性价比,因配料标示的透明,计算起来将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