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正是阖家团圆、享受美食的好时节。作为中秋民俗里的 “双主角”,月饼承载着团圆温情,螃蟹则是应节的诱人美味,可二者若食用不当,都易引发不适。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科学品尝月饼与螃蟹?若不慎多食,又有哪些巧妙化解方法?本文将为您娓娓道来。
为何月饼不可贪食?
在中医看来,月饼属于“膏粱厚味”之品,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4点。
01
滋腻碍胃
月饼多以面粉、糖、油为皮,以豆沙、莲蓉、枣泥、蛋黄、坚果、肉类等为馅料。这些食材组合在一起,性质黏腻,难以被脾胃迅速运化。
过量食用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食积停滞,出现脘腹胀满、嗳气、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一旦受伤,会影响全身营养的输布与吸收。
02
易助湿生痰
甜腻的食物容易困阻脾胃,导致水湿运化失常,从而聚湿生痰。
对于本身脾虚湿盛、痰湿体质的人群来说,过量食用月饼后,可能会感到身体更加困重、口中黏腻、痰多,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痤疮等皮肤问题。
03
性多偏温,易上火
许多月饼馅料,如坚果、火腿、蛋黄、榴莲等,性质偏温燥。经过烘烤制作后,更增添了“火气”。
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胃肠积热,导致口干口苦、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尤其是阴虚火旺或湿热体质者,更需谨慎。
04
耗伤阴液
月饼中高糖、高油成分进入人体易化热,会灼伤人体的津液(阴液),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阴津不足的表现。
巧食月饼有讲究
享受美味与健康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巧”字。
01
适时适量
建议在两餐之间作为茶点少量品尝。切忌空腹食用,以免突然刺激胃酸分泌;避免晚上食用,增加夜间脾胃负担,影响睡眠。
02
控制分量
建议每日摄入量最多不超过100克,每次食用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块即可,且要细嚼慢咽。
03
茶饮相配
热茶是月饼的最佳伴侣。绿茶、菊花茶、普洱茶等清茶能解腻助消化,其中普洱茶性温,消食化滞效果尤佳。菊花茶、薄荷茶则能清热下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群。
04
水果搭配
餐后可适量食用一些酸味水果,如山楂、柚子、猕猴桃等。山楂尤其擅长消肉食积滞、行气散瘀;柚子能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都是化解月饼滋腻的佳品。
中医妙招,消积化滞
若不慎多吃,感觉肠胃不适,可以尝试以下中医方法缓解。
01
食疗消滞法
山楂麦芽水:取山楂10克(干品)、生麦芽15克(或炒麦芽),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山楂善消油腻肉积,麦芽善消米面食积,二者合用,是化解食滞的“黄金搭档”。
陈皮普洱茶:取陈皮3克,普洱茶3克,共同冲泡。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普洱消食去腻,两者相得益彰。
02
穴位按摩法
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用指腹或掌心顺时针轻柔按摩3~5分钟,能健运脾胃、消积导滞,有效缓解胃胀、胃痛。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经常按揉能强壮脾胃、调理气血,增强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腹部摩腹:将手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积食。
为何螃蟹不可贪食?
《本草纲目》记载“蟹性寒”,若贪恋滋味而多食,易致寒湿内侵,轻则脾胃不适,重则腹痛腹泻、手脚冰凉,甚至关节隐隐作痛。这寒凉之性,中医称之为“寒毒”。
然而,智慧的古人早已在饮食搭配中寻得化解之道。一碗简单温热的紫苏姜茶,便是中和蟹寒的绝佳选择。
紫苏与姜的合璧
生姜,性辛温,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其温性如春日阳光,能驱散脾胃寒邪,温通经脉,提振阳气,帮助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缓解食蟹后可能出现的胃冷、恶心等不适。
紫苏叶,性辛温,归肺脾二经。《本草化义》称其为“除寒散邪之良剂”。紫苏不仅能解鱼蟹之毒,还可行气宽中、和胃止呕,改善食蟹后的腹胀与胸闷,其芳香之气更能醒脾开胃。
当温热的生姜遇上芳香的紫苏,二者温性相合,驱寒之力倍增,可温煦中焦、安抚脾胃。
材料:新鲜生姜15~20克,新鲜紫苏叶10~15克(若干品约5克),清水500~600毫升,红糖、黑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洗净(不去皮,姜皮性凉可平衡全姜热性),切薄片或拍松。紫苏叶洗净后与姜片一同入锅,加水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煎10~15分钟,令药效充分释出。关火前加入糖类搅匀,滤渣后趁热小口饮用。建议伴随食蟹过程或餐后立即服用。
注意事项
1.紫苏姜茶温热饮用效果更佳,能充分发挥其温中散寒之效,冰镇或常温饮用效果大减。
2.食蟹宜量力而行,脾胃虚弱、孕妇及风寒感冒者尤须节制,紫苏姜茶虽可辅佐,却非放纵贪食的凭仗。
3.注意个体差异。体质偏热、阴虚火旺(如常觉口干、手足心热)者,应减少姜量,饮用后留意身体反应。
4.食蟹还可配姜醋汁、温黄酒,以辛温之物中和蟹寒。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下一篇:零食大明星店 创业优选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