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中草药味道的香牌,真的太好闻了!”10月12日下午,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走进阿瑛苏香非遗制香体验馆,在沁人心脾的中草药香气中,开启了一场体验式非遗合香文化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苏香体验馆老师陈婷婷为现场的小记者和家长们讲述了苏香的悠久历史与制作要领。馆内琳琅满目的香品和老师的悉心讲解,瞬间点燃了小记者们的求知欲,从龙涎香、沉香再到檀香,在陈婷婷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辨识天然香料,更对《备急千金要方》等古籍中记载的香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自制香牌环节。揉泥、入模、穿孔、挂绳,小记者们做得有模有样。来自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校的二(2)班杨思雨一边制作一边分享:“老师说这个香牌的原材料里面里龙涎香和沉香,味道真好闻!”“原来香牌最初是香香软软的香料‘团子’,像橡皮泥一样,太好玩了!”苏州市吴江区杨嘉墀实验学校三(4)班的程梦妍说道。
自制香牌过程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小记者们精心为香牌塑型的同时,也不忘向老师请教制作中的小技巧,“为什么要在塑型时把牙签插到香料中呢?”苏州市新康实验小学校二(1)班的李渊纯问道。“这是为了在香牌未定型时为它穿孔,穿孔处不仅可以用来穿绳佩戴,也能够帮助香料均匀散发、持久留香。”陈婷婷耐心解答着。
体验馆的老师们穿梭在孩子们中间悉心指导,不一会儿,福袋、莲花、折扇……各式各样的香牌便在小记者们手中诞生了。来自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三(5)班张睿宸骄傲地展示作品:“看,我的香牌做好了!它可以安神,还能带来好运!”在热烈的动手制作和互动问答中,非遗合香文化的古老智慧悄然浸润着童心。
“今天很开心大家来到这里体验非遗合香技艺,刚刚我们使用的香方沿袭古法,闻之凝心安神、益肾健脑,”活动最后,苏香体验馆创始人、姑苏区苏香非遗传承人陈珍瑛对小记者们说,希望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香牌,有机会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技艺,让非遗合香技艺在孩子的手中焕发新的生机。
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 刘皓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添翼
视频 徐泽彤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