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白酒圈,悄然开启了一场“新品竞赛”。
据《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13家白酒企业推出新品接近60款,有的酒企甚至一次性发布十余款新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超过30款选择在国庆中秋消费旺季前夕(8月、9月)扎堆上新。
消费人群迭代、健康观念崛起,让酒企在存量竞争中寻找增量的尝试变得尤为迫切。可以看到,今年的白酒企业不再满足于固守传统的节前营销造势,而以多元化产品为“矛”,“刺”向更广阔的腹地。从高端纪念酒到平价光瓶酒,从果汁饮品到起泡酒,让人应接不暇的各式新品,又将给白酒传统竞争逻辑带来怎样的挑战?
卡位“双节”:新品密集上新,押注8月和9月
纵观全年上新节奏,酒企上新呈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特征。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白酒企业发布新品的重心明显偏向下半年,尤其在8月至9月达到高峰,数量超过30款,其中包括“茅台1935酒(高端)”“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珍酒·大珍”等众多战略新品。
茅台1935酒(高端) 图片来源:茅台时空微信公众号
这一选择实际上契合了白酒行业的消费“日历”。有分析指出,8月至9月为国庆中秋传统旺季的预热阶段,此时推出新品,既能借助节前营销攻势最大化品牌声量,也为渠道铺货与终端预热留出充足时间。此外,密集上新也有助于激发经销商信心,既推动原有经销商加大进货力度,也为招募新经销商创造契机,从而在整体市场承压的背景下缓解业绩增长压力。
对比往年“全年分散上新”的节奏,今年酒企在三季度末集中发力,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下,酒企更倾向于“精准爆破”策略——将最重要的产品、最集中的资源,押注在最确定的销售窗口上。
以贵州茅台为例,今年以来推出的10余款新品中,其中4款选择在8月和9月发布。而根据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的调研情况,8月,市场终端动销环比增长态势明显。9月以来,贵州茅台酒终端动销增长表现更加显著,环比增长约1倍,同比增长超20%。
虽未公布新老产品具体贡献占比,但在茅台强大的品牌势能下,新品的集中发布无疑为渠道注入了新的动力。
另一典型案例来自珍酒李渡。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透露,截至9月中下旬,从百日试销结果来看,“珍酒·大珍”商业模式已取得成功,10万箱产品热销全国30个省份、212个城市,回款3.7亿元。
价格两极分化:高端拼品牌,大众拼性价比
在消费人群迭代、健康观念崛起的背景下,酒企推新的产品格局呈现出“两极分化”的鲜明态势。
向上的高端线产品序列中,贵州茅台推出7000元/瓶的“五星商标上市70周年纪念酒”、3788元/瓶的“茅台1935(1.935L)”,山西汾酒的“巨匠系列”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与收藏属性。五粮液·尊享(黑金、红金)定价1169元,瞄准高端礼品市场。
相比之下,次高端价格带的新品则相对缺位。除水井坊·井18(788元)与珍酒·大珍(888元)等少数产品外,该区间未出现大规模上新。
更多企业将重心转向大众市场的加速渗透。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上市的新品中,500元以下产品达到25款,接近总数的一半,显示出行业价格重心整体下移的倾向。
图片来源:郎酒股份微信公众号
而大众或者性价比系列则尤为活跃,比如茅台的“台源”系列、198元的精酿习酒、55元的泸州老窖二曲(2025版)、69元的蓝洋河,以及龙马郎系列(白、黑、金分别定价259元、359元、559元)等。
《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构性变化。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800元至1500元价格带的产品价格倒挂现象最为严重,500元至800元区间生存最为困难,而主销价格带正从300元至500元向100元至300元区间加速下沉。
业内分析认为,这种“向上拉升品牌”与“向下渗透市场”并行的“双轨制”策略,精准对应了当前白酒消费分级的现实,体现了酒企在存量竞争环境下,通过双向布局同时攫取不同价格带市场份额的战术选择。
跨界破圈:试水低度酒、零酒精饮品
在行业存量竞争与消费代际更迭的双重压力下,面对传统增长天花板的逼近,酒企正试图通过“低酒精”或“零酒精”产品打破边界。从今年以来上新的产品可以看出,头部酒企不再局限于传统白酒赛道,而是通过“低酒精化”甚至“去酒精化”的产品尝试,开启面向年轻消费者与健康需求的跨界突围。
今年3月糖酒会期间,茅台旗下“悠蜜”品牌一次性上新十余款酒及饮品,包括Umeet膳食纤维蓝莓复合果汁、Umeet蓝莓刺梨汁、悠蜜蓝莓酒(轻酿)半甜型及半干型等,其新酒饮产品酒精度数为13度;而部分“meet”系列果汁产品则完全脱离酒精范畴,瞄准纯饮品市场。
此外,五粮液推出低度酒“一见倾心”和19.5元的“风火轮精酿”;洋河股份以“微分子”系列主打低度轻负担,酒精度为33.8度;山西汾酒全资子公司推出25度新品“清香25”。酒企正试图通过“低酒精”或“零酒精”产品打破传统边界,吸引女性、年轻群体及轻饮人群。
这一转型背后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预测,2025年中国低度酒饮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成为酒企转型的重要增量市场。根据CBNData《2024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报告》,Z世代消费者贡献了低度酒68%的销量,其中62%为女性消费者。
与此同时,消费场景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居家独酌(50%)、露营野餐(年增56%)和闺蜜聚会成为三大核心消费场景。此外,此次推出的不少新品,如龙马郎等瞄准双节前的宴席市场。
低度潮饮的兴起,本质上契合了年轻人“微醺不醉”的需求,与当下“悦己消费”理念高度契合。这些新品瞄准更加精确的消费场景,通过差异化定位拓展传统白酒未能覆盖的市场空间。
京东《2025低度酒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低度酒在即时零售渠道的占比持续攀升,其中果酒占比达到38%,年增速72%;茶酒占比25%,年增速65%;气泡酒占比17%,年增速更是高达210%。
另一方面,对于经销商而言,传统单一产品门店业态正集体遭遇生存危机。低度酒饮和零酒精产品的引入,能够有效丰富产品种类,增强门店吸引力。不同产品在餐桌上的组合搭配,也为经销商创造了新的销售场景和增长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