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肥”
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
这段时间大闸蟹
在浙江各大菜市场上市
不过很多网友表示
今年的大闸蟹比起往年价格贵了
但品质并没有往常那么肥美
还有网友称
“花了280元买了10个,
连黄都没有。”
“大闸蟹被高温热坏了!”
江浙沪多地持续高温
是否对大闸蟹造成影响?
10月13日清晨七点半,杭州凤起农贸市场已是人声鼎沸。水产区的空气里弥漫着咸腥的海水味,摊主们手脚麻利地换水、增氧。
秋风虽然还没起,但蟹脚已经痒了,一只只青壳白肚的大闸蟹,成了这个季节当仁不让的主角。
“4两的母蟹78元一斤,公蟹便宜点,38到58元都有。”在江苏精品大闸蟹摊位,做了三十年螃蟹生意的顾先生手上不停,一早他就拉来了80斤大闸蟹。今年的螃蟹被热坏了?他坦言,高温会导致水体溶氧量降低,螃蟹的存活率面临挑战,养殖成本随之攀升。“死伤比较大,价格自然上来了。”为了抢“鲜”,有的老板更是凌晨就赶往批发市场进货。
高温是否影响品质?顾先生语气肯定:“影响不大!天热一回,蟹就成熟一点,越到后面越肥。”高温仿佛成了自然的“催熟剂”,并未削弱其风味。说话间,他随手拈起一只蟹,传授起挑选诀窍:“看蟹屁股这里,如果有点裂开,就是肥的。”
尽管价高,市民的购买热情却不减。在阿强水产摊位前,住在附近的老客李先生专程来买大闸蟹。“三公三母,最大最好的”,他挑选了130元每斤的档次,买了6只共360元。“自己吃,品质不能将就,贵也值了。”
老板阿强说,国庆中秋假期来买大闸蟹的客人不少,价格会比现在贵10块钱每斤左右,大家普遍选购的是三两到四两、单价50到80元之间的蟹。假期他每天零售就能卖出七八十斤,更大的货量则直供饭店。他每次都会进货两三百斤,然后按个头大小挑选分类。
130元每斤的大闸蟹
连吃4只大闸蟹
有人确诊急性肠胃炎
吃大闸蟹一定要注意了,每年这个时候,医院急诊科总会接诊不少因吃蟹而“中招”的人。从轻微过敏到严重食物中毒,一只小小的螃蟹,如果吃不对,可能带来大大的健康隐患。
近日,市民小赵也难抵这份诱惑,为了尝鲜解馋,一次就吃下了4 只大闸蟹。结果4小时后,小赵的身体便出现持续性腹痛,伴频繁腹泻,已出现轻微脱水症状。他随即被送至江苏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确诊急性胃肠炎,好好的 “尝鲜” 反倒成了 “遭罪”。
吃大闸蟹为何会引发急性胃肠炎?
大闸蟹属于淡水蟹,生长环境可能滋生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若未彻底煮熟,细菌残留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蟹肉中蛋白质含量极高(每100克蟹肉含17.5克蛋白质),过量食用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尤其本身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胀不适。
从中医角度,大闸蟹性寒,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引发腹胀、腹泻,特别是空腹吃蟹或搭配冰镇啤酒、冷饮时,刺激会更强烈。
大闸蟹虽好吃,也不可贪嘴哦。医生建议,一餐最好不要吃超过两只。
警钟综合潮新闻、人民网、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
来源:浙江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