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每当金秋水稻迎来丰收时节,赣南客家地区独具风味的传统“年糕”——黄元米果便陆续摆上家家户户的餐桌。黄元米果又称“黄米果”“黄粄”“黄粿”,客家人选用当季新收的大禾米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制成色泽金黄、口感软糯的美味,让这道承载着客家饮食文化的特色美食在丰收季焕发出独特的香甜气息。
黄元米果以赣南地区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主要原料,以黄元柴、槐树花、黄荆树、黄栀子等草木灰为染料,经过浸泡、染色、蒸煮、定型、晾干等多个步骤后,最终制作成口感劲道、风味独特的赣南客家“年糕”。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黄元米果制作商吴卫华介绍道:“我们基本上都是选用本地的大禾米,这种米的韧性特别好,香味也很浓郁。而制作时的黄色,则取自槐花,它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材,不仅具有清凉作用,还能为米果着色。”
黄元米果源于南宋,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黄元米果也成为不少赣南客家人民的“金粿粿”,当地通过传统制作技艺与机械化生产的有机结合,让这道客家 “年糕” 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吴卫华感慨地说:“以前黄元米果是贡品,但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它已经成为了本地的一种特色美食。现在,我们的黄元米果已经走向了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这份来自赣南的独特美味。”(总台记者 赵学锋 张仕杰)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