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餐饮业的朋友肯定知道这个有意思的现象,饭店后厨的大师傅一上灶台,手里的家伙事儿清一色是铁勺子,翻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可咱自己在家做饭,锅铲子一拿就是十几年。
乍一看挺寻常,细想还真有点不理解:为啥饭店大厨炒菜用勺子,而家里炒菜都用锅铲?
咱们家里那点燃气灶,顶天了三四千瓦热功率,炒个菜跟温吞水似的,火苗 仅能爬到锅边。可餐馆的商用灶,动不动就十几甚至二十千瓦,火焰呼呼往外窜,锅底一放上去,油立马冒烟,几秒钟就能达到高温爆炒的理想状态。
这种火候下,菜一下锅,水分迅速蒸发,香味“噌”地就出来了。但问题也来了,火太大,菜容易糊底,必须快速翻动。这时候,大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它弧度大、深腹宽,能兜住菜,轻轻一颠,整个菜团就腾空翻个身,受热均匀还不撒。
要是换成家里的扁平锅铲,别说翻透了,铲子一插进锅里,菜堆中间的热气排不出,边缘的早焦了,中间还是生的。大勺配合圆底炒锅,能在高温下实现“抛锅”动作,这是中餐“锅气”的灵魂所在。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中式烹调技艺规范》里明确提到,旺火速成、及时翻拌是保持食材鲜嫩与风味的关键操作,而抛锅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法之一。
另外用大铁勺出锅码菜也方便,有的特殊菜品炒好了,直接锅一翻,先倒进大铁勺里,在扣在盘子里码盘,菜品形状也好看,锅铲就没办法做这种操作了。
再来说说工作场景的差异,饭店后厨讲究的是“快准狠”,一顿饭几十道菜,等不了你慢慢铲。一个熟练厨师一分钟能颠几十下勺,一锅菜从下料到出锅不过三五分钟。
大铁勺子不仅能翻菜,还能顺带完成调味、勾芡、出锅一连串动作:舀汤、淋汁、㧟菜,一把搞定。反观家里做饭,图的是稳妥和顺手。平底锅配锅铲,翻动省力,不容易烫着,尤其适合老人孩子操作。
而且家庭烹饪多以中小火为主,食材切得也相对规整,不需要频繁大幅度翻动。锅铲的平面结构更容易贴合锅底,能把土豆丝、鸡蛋这类容易粘锅的东西刮得干干净净。
超过七成的家庭厨房使用平底锅配合锅铲组合,主要出于安全性和易清洁性的考虑。
而在餐饮行业,尤其是中餐快炒档口,90%以上的厨师选择长柄深腹炒勺搭配圆底铁锅,这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最优配置。
餐馆为了出餐快,蔬菜大多提前切好泡水,肉类统一码味上浆,一盘菜可能要炒一两斤甚至更多。
这种大分量下,锅铲根本翻不动,菜容易结团,外面熟了里面还是凉的。大勺一颠,整锅菜上下循环,每一根菜叶都能接触到高温油膜。
而家庭做菜一般一两百克就差不多了,锅铲轻轻一拨拉就匀了。另外,餐馆炒菜讲究“一锅出”,很多菜是先炒肉再下菜,最后还要淋明油、喷点酒提香,这些动作用大勺一㧟一扬,行云流水。
要是换锅铲,光是换调料就得来回换工具,耽误工夫不说,还影响节奏。
有关单位曾组织过多次厨师技能测评,结果显示在相同菜品制作中,使用铁勺的厨师平均出菜时间比使用锅铲的快了近四成,且成品色泽、口感一致性更高。
当然也不是说家里就不能用铁勺炒菜,如果你用的是圆底炒锅,火力够猛,完全可以试试。不少热爱烹饪的人专门去学“锅气”技巧,就是为了那一口饭店级别的香。但大多数家庭灶具和锅具并不支持这种操作,强行模仿反而容易烫伤或炒糊。
反过来,餐馆也不是绝对不用锅铲,比如炖菜、烧菜、煎豆腐这类需要轻柔操作的菜品,后厨也会备有硅胶铲或不锈钢小铲,防止破坏食材形态。工具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就像有人讲的:使筷子吃饺子,拿勺子喝汤,啥场合用啥家伙事儿。真正的好厨师,不在于他用的是勺还是铲,而在于他懂火候、知食材、会应变,这回知道咋回事了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