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 (记者 任军)在繁忙的都市节奏中,那些深植于一方水土的传统美食,宛如一部活色生香的民间史书,记录着最地道的文化与生活。汉中,这片物华天宝之地,不仅人杰地灵,更孕育了种类丰富的美食,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本地多元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当非遗与美食碰撞,能激发出多少令人惊喜的花样?今天,就让我们开启南郑的美食之旅,在酸辣与鲜麻的交响中,探寻舌尖上的美食密码。
南郑非遗美食:酸辣鲜香的泡姜鸡
作为“南郑泡姜鸡制作技艺”这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陈三娃泡姜鸡”、“王幺妹泡姜鸡”早已成为当地的一张美食名片。其灵魂在于那坛历经时光沉淀的泡姜,与本地土鸡一同烹制,成就了汤色鲜亮、肉嫩汤美的独特风味。一口下去,泡姜的酸爽微辣瞬间打开味蕾,鸡肉的鲜嫩与汤汁的醇厚紧随其后,让人食之难忘,完美诠释了非遗技艺在味觉上的传承与魅力。
陈三娃泡姜鸡的创始人陈瑜告诉记者,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南郑这里都有吃泡姜和鸡的习惯,2002年开始,我就通过自己的融合,把泡姜跟泡椒和鸡融合成汤锅的形式,又能吃肉又能喝汤,吃完之后还可以涮菜。目前在全国有73家加盟店,最远的到了新疆、河北、上海等地方。
距离汉中市区40多公里的红庙镇喜神坝,在这里,做了快二十的年“王幺妹泡姜鸡”同样承载着这项非遗技艺,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美食地标。它不仅是一张闪亮的乡镇美食名片,更让我们看到,同一种非遗技艺在不同风土的滋养下,所展现出的独特生命力。品尝王幺妹泡姜鸡,仿佛能感受到秦巴山野间更质朴、更纯粹的农家风味,与城区的版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南郑泡姜鸡非遗技艺的完整拼图。
王幺妹泡姜鸡创始人王敏告诉记者,我们选用的公鸡都是周边百姓杂粮喂养的10到12个月的土鸡,活鸡现杀配上我们自己制作的泡姜,整体口感酸辣爽口,鸡肉吃起来非常细腻,很有嚼头。我们做的泡姜鸡在2024年成功申请了南郑区非遗美食。
河鲜盛宴:一桌品尽巴山蜀水风味
然而,南郑的美食版图远不止于泡姜鸡。得益于优质的水源,这里的河鲜烹饪同样大放异彩,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河鲜风味体系”。如果说泡姜鸡是酸辣的代表,那么鲜花椒风味的鲜鱼火锅则带来了全新的“麻香”体验。
位于南郑大道的麻麻鱼府便是其中代表,据其负责人明三凤介绍,该店主要经营鲜青花椒锅底的椒麻鱼,与以往的椒麻鱼不同的是,我们锅底的特色是辣的过瘾,麻的舒服,让你的味蕾有一个停顿,更有一个跳跃。主打的是乌鱼,切成很薄很薄的片,在锅里涮七八秒,就可食用,口感特别软糯。
相对于新派的鲜青花椒鱼火锅,经典的麻辣鱼与干烧黄辣丁则是一位深厚的“老生”。聚源春鱼庄这家已经开了23年的鱼庄,便是其中代表。“我们店主要经营黄辣丁,花鲢和黑鱼,三个品种,口味有麻辣和干烧。菜豆腐黄辣丁是我们店的特色,菜豆腐是我们用黄豆自己点的,巧妙地将汉中特有的菜豆腐与鲜美的黄辣丁结合。菜豆腐既能中和鱼腥,又能吸收汤汁精华。”主厨刘璐说。
一桌南郑宴,半部风味志。从泡姜鸡到一鱼多吃,南郑的美食以其无比的多样性和独特的地方性,向每一位到访者展示着这片土地的慷慨与智慧。它们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活着的、呼吸着的文化传承。下次来到南郑,不妨循着这份非遗美食地图,用味蕾开启一段深度文化之旅,让这些传承至今的老味道,为你讲述最生动的南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