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一声把泡菜坛子掀开,一股子酸香直冲脑门,差点把我眼泪呛出来——这缸豆角泡了整七天,颜色从翠绿转成油亮亮的金黄,掐一把“咔嚓”脆,像给耳朵喂了片薄荷。邻居大妈隔着墙喊:“丫头,又偷吃泡菜!”我嘿嘿笑,心里盘算着今晚的主角:鸡胗。那两盒小东西上午还在菜市场蹦跶,粉嘟嘟带着层薄膜,摊主手起刀落,“哗”倒进袋,附赠一句“回家用盐水搓,保准没腥味”,听得我当场想给他颁锦旗。
回家先把鸡胗翻个面,撕掉里面那层白膜,动作得像拆快递一样粗暴又仔细。斜刀打花,一刀下去不切断,第二刀才断,展开后像只小蝴蝶,焯水时才能卷成好看的脆球。冷水下锅,姜片、葱结、花椒粒排排站,像去腥三剑客,水边滚边撇沫,鸡胗从粉红变麦黄,捞起来冲凉水,“哗啦”一声脆响,触感弹牙,像捏小朋友的脸。
酸豆角得先“审讯”——切成指甲盖大小,下手要快,不然汁水飙一脸。泡椒小米辣切段,红绿小炮弹排成队,蒜拍扁、姜切丝,蒜苗叶子和杆分家,叶子最后下锅当绿帽子,杆先爆香当卧底。
锅烧到微微冒青烟,倒油,油纹一出现就把鸡胗推下去,“呲啦”一声油花四溅,像过年放小鞭炮。火苗舔着锅底,鸡胗边缘迅速卷起,变成金黄色小绣球,这时候淋一圈料酒,火苗“轰”一下窜半尺高,酒香混着肉香直往鼻子里钻,厨房瞬间有了大排档的灵魂。炒干水分先盛出,鸡胗披着焦香外衣退场,留底油继续唱戏。
姜蒜泡椒小米辣集体下锅,小炮弹们噼里啪啦,辣味像淘气包满屋乱窜,酸豆角紧随其后,酸雾一蒸,眼泪差点又出来。把火调小,慢慢煸干水汽,酸香从“小清新”升级成“老炮儿”,颜色油亮发黑,才是灵魂出窍的时刻。鸡胗回锅,生抽老抽顺着锅边滑一道,酱色裹住每只小绣球,翻锅动作得像DJ打碟,左手锅右手铲,“当当当”节奏带感。
关键的一勺米酒沿锅边再浇一圈,雾气“刷”地腾起,腥味被酒香按在地上摩擦,蚝油和糖最后点睛,甜咸在舌尖跳探戈。蒜苗叶撒上,绿的绿、红的红、金的金,像给炒货铺子打彩灯。关火那刻,鸡胗“咯吱”咬一口,酸豆角的汁水在齿间爆浆,泡椒的辣后浪推前浪,米饭在电饭煲里急得直冒泡。
端着锅直接上桌,筷子根本停不下来。老公边吃边嘶哈,额头一层细汗,含糊不清地夸:“这味儿,能下酒三瓶!”我翻个白眼,心里却偷笑——泡菜坛子还剩半缸,下周再泡点萝卜,换个花样继续撩胃。谁说家常菜不能浪?酸豆角炒鸡胗就是平凡日子的小摇滚,一口下去,生活立马有了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