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酒:茅台的情绪价值游戏与销售破局。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当时间本身成为可标价、可选择的商品,当一瓶白酒被赋予超越饮用的纪念意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营销创新,更是一个行业巨头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挣扎与试探。
日前,i茅台上线整箱贵州茅台酒(乙巳蛇年)可选生产日期数字化增值服务功能。
根据规则,消费者不仅可选购今年1月1日以来已投放的整箱蛇茅,还可预购生产日期为售卖当日至下一个自然月内任意一天的整箱产品。
这看似贴心的服务背后,隐藏着茅台怎样的战略考量与市场困境?
1
这是一次暖心的营销?
茅台将"日期"这一寻常概念升华为奢侈品的尝试,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情感价值营销盛宴。
这种营销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精准地捕捉了消费升级时代下,消费者的需求从单纯物质满足向情感价值诉求转变的深刻趋势。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追求的是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而到了物质丰富的新时代,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产品背后的情感内涵和精神价值。
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更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强烈的情感连接。
从此以后,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一瓶酒,更是一段值得珍藏的珍贵记忆,一段可以随时回味的时光胶囊。
一个应该被承认的事实是,在物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情感价值已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创造独特的情感体验,酒类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忠诚。
但大家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创新对茅台整体销售格局的影响,恐怕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
众所周知,在白酒行业调整期,不仅是蛇茅,整个茅台系列产品都面临着价格回调的压力。
飞天茅台的批价从高峰期的3000多元持续承压下行,其他非标产品更是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
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直言,在基础产品价格体系摇摇欲坠的背景下,单纯增加日期选择性能否真正提振市场?当消费者连基础溢价都不愿买单时,会为选择日期这一附加服务支付多少额外溢价?
此外,“日期酒”的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取决于茅台对预约量的精准控制能力——既要维持“错过即无”的焦虑感,又需预防供过于求影响整体价格体系。这种平衡术的难度不亚于走钢丝。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茅台日期酒的策略,反映了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探索与困惑。
i茅台平台作为茅台直营战略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平抑价格、打击黄牛、增加利润的多重使命。
日期酒的服务可以视为平台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的尝试。但问题在于,这种相对小众的需求挖掘,对茅台整体销售能产生多大的拉动作用?
从消费者角度看,日期酒确实满足了特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具有积极意义。但普通消费者是否会为选择日期这一服务买单,仍存在疑问。
当一瓶蛇茅的市场价已低于指导价,且可选择未来日期时,消费者购买动机更偏向实用还是收藏?如果是为了收藏,未来可预测的生产日期是否真正具备稀缺性?如果是为了饮用,日期的选择又有多大实际意义?
事实上,茅台面临的核心挑战并非如何创造更多营销噱头,而是如何重塑整个产品体系的价值认知与价格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日期酒”这类创新更像是战术层面的修修补补,而非战略层面的根本解决方案。
按照业内资深人士的话说,茅台在探索情绪价值变现的同时,或许更应关注产品的大众消费基础。
白酒消费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健康意识的增强、替代饮品的出现,都在挑战传统白酒的消费场景。
在这种背景下,过度依赖高端化、稀缺性营销,可能使茅台与大众消费市场进一步脱节。
回到“蛇茅日期酒”本身,这一创新确实展示了茅台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与快速响应能力。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这类创新对茅台整体销售大局的影响有限。茅台需要的不仅是这类战术层面的微创新,更是对产品结构、渠道管理、品牌传播等全方位的战略重构。
在白酒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的当下,茅台作为行业龙头,其每一步创新都值得关注与思考。
日期酒作为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的一种尝试,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若期望通过这类创新扭转市场大势,则未免过于乐观。
茅台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品牌高端调性的同时,重建健康、可持续的价格体系与消费生态。这条路,远比推出日期酒要漫长且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