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个烘焙品牌因为关店而引发关注。台湾老牌网红85度C掀起关店潮,上海网红品牌姜先生仙仙豆糕全国门店清零,上海开业40年的静安面包房全线关停,这些品牌曾经各有各的辉煌,如今却不约而同迎来如此黯淡的局面。
除了以上几个品牌,瑞士卷品牌the Roll'ING最近也出现在了媒体报道中。据北京商报报道,位于合生汇的KUMO KUMO闭店改造,围挡上印着“KUMO KUMO X the Roll'ING”的字样,并配文“匠心手作 即将见面”。这意味着,the Roll'ING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合生汇了。
△图自北京商报
the Roll'ING是个网红品牌,曾经以排队和“饥饿营销”而知名。2023年6月,它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火了以后开始进入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去年3月,the Roll'ING在朝阳大悦城开出北京首店,引发排队狂潮,每条售价四五十元的手作瑞士卷引发黄牛代购,周末甚至涨到120元/条。
但是,今年下半年开始,the Roll'ING的热度出现了明显下降,陆续关闭了一些门店,如今在北京仅剩两家店。有加盟商透露,品牌热度下滑、总部支持不足,身边不少同行已亏损。
实际上,the Roll'ING这个品牌跟另外一个品牌是兄弟关系:芝士蛋糕品牌KUMO KUMO。它们的创始人是同一个人。
两个品牌也有很大相似之处,都是全英文的名称,都是辨识度很高的颜色,都只做单一品类,都是因为排队火的。
△图自餐宝典
在发展上,它们也都是采用合伙人模式对外放加盟。按照官方公开的信息,the Roll'ING的门店投资预算为199800元,包括品牌合作费、培训费、设计费等,但实际上开起来肯定不止。
一位拥有多家the Roll'ING门店的加盟商对北京商报表示,根据自己的经验,一家门店至少需要40平方米的面积,加上房租的投资成本在80万元左右,若公司再收取20万元前期费用,很可能再额外收取一笔装修费,一家门店下来至少需要100万元,很容易亏本。除非门店选址足够好,要不很难坚持10多个月。
他说,the Roll'ING新鲜感后续力不足,在已经布局的城市开店风险较大。自己经历过品牌最好的时期,外加自身具备一定资源,目前还是挣钱的,但了解到的大多数加盟商都是亏损的。
the Roll'ING早期是一二线城市的A类商场才能开,到后面很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也都开了。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the Roll'ING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接近17%。KUMO KUMO的这一比例略高,接近24%。
据餐宝典观察,这两个品牌在进入下沉市场时,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品牌名称和山寨的问题。
它们的品牌名是全英文,所以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怎么读,这在下沉市场无疑是个问题。而不知道怎么读,也不利于品牌传播。
同时,全英文的品牌,更容易被山寨。随便一搜,跟the Roll'ING高度相似的就有不少,比如“Rolling瑞士卷”“Rolling Beans手作瑞士卷”等等;KUMO KUMO也有大量的冒牌,像KUMO KUXO、KUMO ZAWA、KUME KUMO、KUMO芝士少女……这些山寨品牌,有的门店数量还不少,表现得比“正牌”还猛。
退一步讲,the Roll'ING它们即便不被山寨,也免不了被模仿。因为门槛没那么高,有网友直言:所谓“网红瑞士卷”,说白了就是包装好看不难吃的普通瑞士卷。关键在于会营销。
为了应对品牌热度下滑,the Roll'ING和KUMO KUMO 准备“合体”,联合开店。不过,单个品牌不行,合在一起就能行了吗?这里要打个问号。
问题的关键恐怕还在于性价比。一条瑞士卷,真的值四五十元吗?究竟是什么人在买?这些人真的能撑起一家烘焙店的生意,让它持续存活吗?
不过,对于公司来讲,尤其是那些擅长打造网红品牌的公司,他们应对热度下滑的一个办法就是做新品牌。
前不久,冰淇淋品牌“Gelo既乐”在静安大悦城开出上海首店,目前在上海冰淇淋销量榜上排第一。股权结构显示,该品牌所属公司由KUMO KUMO所属公司100%控股,双方的创始人是同一人。
参考文献:
[1] 张天元. 网红瑞士卷the Roll'ING热潮渐退 与兄弟品牌合体能否扛住洗牌. 北京商报, 2025-10-27.
[2] 马越, 李烨. 瑞士卷the Roll'ING在一线城市收缩?创始人回应. 界面新闻,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