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是合適。 當兩個人在一起相處很合適的時候,那麼兩個人在一起的感覺就是對的。 感覺對了,做很多事情都會變得輕鬆自在。 其實有時候發現兩個人感覺不對了,是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彼此的想法不一樣了。 p>
當一個人開始心懷鬼胎的時候,另外一個人能不知道嗎? 肯定是知道的。 一個人的內心關注點在哪裡? 那麼所要指引的方向就會在哪裡。 p>
曾幾何時,我們很多人覺得離開這個人就不能活了。 在臨床諮詢中,有很多的來訪者都是被情感所傷,當被情感所傷後,就會發現,自己陷入情感。 如何走出情感,就需要自己在情感上解脫。 p>
我們本身是獨立的,對方並不屬於自己,對方是屬於他(她)自己的。 對方有權利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對方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生活,那樣就是一種佔有了。 當擁有一種佔有後,對方難免會產生一種不適感。 p>
愛一個人,喜歡一個人,並沒有錯,這是屬於自己的情感,而且是一種正常的情感體驗。 在這種情感體驗中,帶給自己的是什麼? 是彼此的信任,還是彼此的理解呢? 可能兩者都會有。 p>
我們都想要變成一個灑脫的人,因為灑脫的背後有一種玩世不恭,更重要的是一種自我對自我的確認。 當自我對自我確認後就會發現:人生很多的事情都是很簡單的,不用太過執著。 如果執著,最後受傷害的就是自己。 p>
唯有經歷過痛苦,才能够理解痛苦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如果沒有理解痛苦的背後是什麼? 那麼自己經歷的痛苦就白經歷了。 我們的人生狀態是需要自己去獨自承擔和承受的。 這種獨自承擔和獨自承受的感覺需要什麼呢? 需要的是一種勇氣和信心。 p>
和一個人產生親密關係,是一種冒險,更是一種探險。 因為兩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彼此的交流溝通管道也會不一樣,那麼就會造成什麼現象呢? 就會彼此去磨合,在磨合中產生好感,在磨合中產生激情,在磨合中產生親密關係的連結。 p>
有時候思考一個問題:人是一個奇怪的動物,這種奇怪是什麼呢? 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不同的角色帶給自己的思想是不一樣的,那麼自己應該如何做出相對應的改變呢? 就是不斷精進自己。 p>
我們在哪個問題上不從容淡定,那就說明在這一塊不自信。 為什麼不自信呢? 就是不瞭解、不通透、不明白。 一旦我們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後,就會突然發現一個現象:自己在這一塊領域侃侃而談,仿佛那個場就是自己的場。 無論拋出任何一個問題出來,自己都能够接得住。 p>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我們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量場,儘量讓自己在各種場中都能够遊刃有餘,這需要修煉,更需要經歷。 為什麼很多人在親密關係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好? 就是沒有理論的學習,也沒有實際的操作,那麼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問題。 p>
現在的資訊發展太快,大家每天接受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一個手機可以帶給我們海量的信息源,我們的思維習慣就很容易被這些海量資訊給影響,那麼自己的內心就會容易產生波動。 產生波動後,自然而然就會影響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p>
為什麼一線都市大齡剩男剩女比較多? 尤其是剩女更多? 其實背後是有原因的。 因為接觸到的人不一樣,接觸到的資訊也不一樣,這時候就很考驗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如果在農村種田,一年到頭接觸的人也就那麼多,哪來更多的欲望想法呢? p>
所以能够在繁華的鬧市中,堅守自己的本心,讓自己眼裡有光,不要做讓自己討厭的人,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一種品質,更是一劑良藥。 可以讓我們活得坦坦蕩蕩,堅定而從容。 愛一個人,就好好愛; 換來換去,最後還是換不回曾經的初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