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竟可能是哮喘?瞭解一下這五個誤區
admin
2021-07-15 02:25:44
0

原標題:慢性咳嗽竟可能是哮喘?瞭解一下這五個誤區

反復咳嗽,數月不止,最後確診是哮喘。這樣的病例已不在少數。

沒有遺傳史,哮喘怎麼會"找上門"?得了哮喘,就要跟體育運動"說再見"嗎?今天就來解讀關於哮喘的那些事。

【誤區一】

感覺氣短、咳嗽,不會是哮喘

研究顯示,高達71.2%的哮喘患者此前未得到過明確診斷。部分患者一直認為自己的長期咳嗽症狀,是得了感冒、慢性咽炎或支氣管炎。

根據哮喘防治指南,當患者多次出現喘息氣短,伴或不伴胸悶咳嗽等症狀,且這些症狀在夜間早晨時更重,需主動到正規醫院進行肺功能等檢查,以進一步明確是否患有哮喘。

【誤區二】

沒有遺傳史,哮喘不會"找上門"

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沒有家族遺傳史,幼年時也從未發病,不應該得哮喘。但實際上,暴露於過敏原空氣污染等,是我國成人哮喘的重要風險因素。

過敏性哮喘是哮喘中最常見的類型,占成人哮喘50%以上,占兒童哮喘80%以上。過敏原主要分為吸入性食物性兩大類。近年來,花粉成為引起過敏性哮喘患者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飄浮在空氣中的花粉被患者吸入呼吸道後,氣道處於過敏狀態,誘發氣道狹窄或痙攣,患者會出現咳嗽、喘息,胸悶氣短症狀加重,引起過敏性哮喘的急性發作。此類過敏性哮喘也常伴隨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濕疹皮炎等。

【誤區三】

哮喘反復發作,希望可以根治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對慢性病的治療目標,應該是達到長期良好的控制,包括控制其急性發作、使病情不再惡化、沒有活動受限等。

臨床資料顯示,通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哮喘可以得到最大程度控制,甚至長期不發作。但患者需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和評估,並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陞級或降級治療。臨床上相當比例的患者,在急性症狀消失或者較輕時自行停藥,這往往是哮喘反復發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誤區四】

擔心藥物副作用,不願遵醫囑

在哮喘門診,常有患者聽說需要使用激素治療,擔心副作用過大,自行减少劑量或縮短療程。

我國哮喘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吸入糖皮質激素是哮喘治療的基本藥物。現時臨床上開具的激素類藥物多為吸入類,激素劑量較低,主要對口腔或咽喉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可通過用藥後漱口避免。不建議患者自行减少藥物劑量或者縮短療程。

【誤區五】

患了哮喘,就得告別運動

常有患者問醫生:確診為哮喘,是不是終身要跟體育運動"說再見"?

有部分患者得了運動性哮喘,囙此運動也是誘發哮喘的重要因素,但一般指劇烈運動後導致呼吸困難加重。多數哮喘患者如果接受規範治療、注意避免環境刺激因素,可以做到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也不妨礙參加一般的體育運動。

文:新華社

圖:Pixabay、稿定素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