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資訊】每當我們在充滿人間煙火的街頭巷尾尋覓美食時,最先映入眼簾的應該就是涼皮攤或者涼皮小吃店瞭吧。
近期抖音上中牟名吃“小娜美食”非常火,到店吃涼皮的客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小娜涼皮是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中牟名吃,小娜的涼皮是在官渡之戰曹操傳下的名吃上,突出反映官渡之戰的舊址中牟當地的物質文化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中牟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小吃之一,更是中牟離鄉遊子們對中牟傢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中牟風味小娜美食總店的涼皮特色鮮明,風味獨特。中牟人吃小吃通常到“小娜美食”除瞭可以解饞以外,品嘗“小娜美食”的風味涼皮還可以藉此瞭解官渡之戰的風情以及飲食習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說道三國人們總是能想到那些志勇過人的英雄豪傑。
這些人除瞭歷史上的形象外,還有許多民間的故事能讓我們看到他們不同於歷史的另一面。說到涼皮,就不得不提到官渡之戰瞭。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士兵吃的大米皮子到劉備贊不絕口的涼皮,可以說涼皮是中牟官渡人最愛的小吃瞭!
在中牟縣青年路城東路交叉口向北三百米路東中原人傢遊泳館北隔壁,有一傢“小娜美食”老店,就是中牟縣官渡鎮官渡橋村有愛心正能量的村民——段秋那、田玉東夫妻開的中牟名吃店。
“過來啦,想吃點啥?”“吃好啦?慢走哦!”每個進到“小娜美食”店的新老顧客,都能聽到老板娘段秋娜迎來送往的熱情招呼,笑臉迎送,和氣生財,夫妻二人的熱情讓顧客倍感賓至如歸,不笑不開口,不笑不說話,就連附近小區的好多住戶,多地過來的食客,都成瞭夫妻倆的老熟人,好朋友。
段秋娜說:“我們中牟名吃涼皮冬天炒著吃能溫暖,夏天涼拌吃能消暑,春天吃能滋補,秋天吃能養生,涼皮真可謂是四季皆宜的名吃!,我們筋道的面皮,加入清爽的黃瓜絲,搭配吸滿瞭鮮美的料水和辣油的面筋。咬一口滋滋冒油,鮮美爽口。”
田玉東介紹說:“小娜美食涼皮主要分為:手工涼皮、搟面皮和米皮-。好的米皮是白、軟、細、韌,相比面皮,米皮的生產過程更簡單一些。通常經過四個過程:浸泡大米——將大米磨成米漿——過濾——上籠蒸制成薄皮。蒸出來的米皮折疊切成細條狀,吃的時候拿起一小撮,放入辣椒油中一蘸,再澆上醋和蒜。把燙過水的小菜往底下一鋪 ,一口咬下去,細膩軟糯。而面皮的主要制作方法是和面,在水中洗團,洗好的粉漿上籠蒸制四道工序。調拌時再加上一勺芝麻醬、一點黃瓜絲,酸酸的醋汁澆進去,外加一大勺的油潑辣子淋在上面,再用筷子將它們攪拌均勻。可以開吃瞭。”
段秋娜說,“我秘制的油潑辣子汁”,自制調料潑辣汁,熬好的辣椒油辣香誘人,調出來的涼皮紅艷如火,清香撲鼻,酸辣爽口,再搭配爪絲簡直是完美搭配,吸足瞭辣油汁的面筋,一口咬下去滿口鮮香,滋滋冒油,簡直是太美味瞭。”
人代代變化,中牟縣城逐漸擴大,能夠讓一碗涼皮保持十年不變的口味,得益於堅守的匠心。
段秋娜表示,“做為一名中牟人,我要積極開展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真正做到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我們“小娜美食店”在未來的發展中將自身發展與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結合起來,與服務大眾、回報社會、承擔扶貧濟困社會責任結合起來,積極參與扶貧濟困活動,不斷奉獻愛心。”
田玉東介紹說:“機器制作可以節約成本,但是嚴重影響口感和質量,所以“小娜美食涼皮”始終堅持手工制作。為瞭保證口味不變,我們連麻油、醋的牌子都沒換過,賣多賣少,質量把好”,這是段秋哪對“小娜美食”的叮囑。”
這個紮根官渡之戰舊址中牟縣十多年的中牟名吃“小娜美食”,也將在新一代傳承人的帶領下,伴隨著中牟城市發展繼續成長。
【編輯/張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