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记终成“洋品牌”:一个国民零食帝国的落幕与重生?
一、糖果大王谢幕:雀巢吞下最后40%股权
2025年3月3日,雀巢宣布全资收购徐福记,完成13年资本长跑。徐氏四兄弟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中国本土零食巨头彻底告别家族企业时代。
二、从东莞小厂到百亿帝国
1992年,台湾徐氏兄弟在东莞创立徐福记,20年后成长为年销43亿的行业霸主:
- 散装革命:首创散装糖果自选模式,5年攻占全国商超货架。
- 春节经济:巅峰期占据春节糖果市场70%份额。
- 供应链神话:2010年拥有4大生产基地、1.6万员工,单日产能突破1500吨。
- 市场地位:2011年估值28.7亿美元,中国每3颗糖果中1颗来自徐福记。
三、雀巢的阳谋:13年资本棋局
2011年雀巢斥资17亿美元控股后,通过三方面赋能徐福记:
- 渠道扩张:经销商网络从2万家增至130万家终端。
- 技术输血:引入爆浆软糖技术,打造熊博士等爆款。
- 战略卡位:掌控中国散装糖果30%市场份额。
- 业绩表现:2024年推动雀巢大中华区糖果业务中个位数增长,散装糖、巧克力、糕点稳居市场第一。
四、徐氏家族退场:一个时代的终结
徐氏四兄弟退出经营的三重逻辑:
- 代际更迭困境:创始人平均年龄超70岁,二代无意接班。
- 职业经理人转型:2019年起,太太乐高管刘兴罡、苏强等空降掌舵。
- 资本意志碾压:雀巢通过持续注资实现全资控股。
- 分析师观点:朱丹蓬指出,徐福记供应链和品牌价值已达巅峰,套现离场是最优解。
五、糖果江湖变天:千亿市场的生死时速
行业剧变与徐福记应对策略:
- 市场趋势:
- 无糖糖果年增速15%。
- 电商渠道占比从2011年3%升至2024年35%。
-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新势力蚕食传统市场。
- 徐福记行动:
- 推出0糖系列、生椰冻等健康新品。
- 建设亿元级智能化生产线。
- 借力雀巢美禄切入功能食品赛道。
六、雀巢的野望:中国战略再升级
全资收购徐福记的三重意图:
- 对抗本土化逆流:以国民品牌缓冲“外资收割”舆论压力。
- 完善产品矩阵:补足散装市场、春节礼品场景短板。
- 供应链整合:东莞基地成为辐射亚太的零食制造中枢。
- 数据表现:徐福记贡献雀巢大中华区16.1%销售额,反哺跨国巨头业绩。
七、国民品牌消亡史:徐福记启示录
行业警示与潜在机遇:
- 家族企业天花板:规模突破50亿后,现代化治理成生死线。
- 外资并购双刃剑:全球资源注入加速品牌本土基因流失。
- 马太效应加剧:未来5年80%区域品牌将被巨头收编。
- 积极面:徐福记保留品牌独立性,借助雀巢网络冲击百亿目标,2024年营收突破70亿,连续四年高增长。
八、暗战2025:谁主沉浮?
行业新格局与徐福记挑战:
- 竞争态势:
- 玛氏、费列罗加速本土化研发。
- 良品铺子启动“全球供应链”计划。
- 三只松鼠跨界健康食品。
- 徐福记关键:亿元级糖果新产线能否抵御2025年行业洗牌浪潮,决定其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