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只卖鲜货、锅底泡饭…
“水火锅”翻红!
最近,内参君注意到,在重庆,一股“水火锅”风潮正在悄然兴起。
所谓水火锅,就是“汤多油少”,与目前市面上普遍流行、牛油厚重、香辣浓烈的“油火锅”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前,重庆大多数火锅馆的锅底,牛油占比高达70%、80%已是常态,水火锅则反其道而行之,以更多的汤底、更少的油脂,呈现出一种清爽、鲜香的风味体验。
实际上,水火锅并非什么餐饮新物种。
重庆火锅最早的锅底就是水火锅。在那个物资不算丰富的年代,码头工人利用内脏骨头熬汤,加入几颗海椒花椒,就是最早的水火锅原型。据悉,上世纪80年代以前,重庆市场上的火锅馆,无一例外,全部是水火锅。
后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口味和体验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油火锅因“重油重辣”的特点逐渐走红,而水火锅则逐步式微。
今天,水火锅的热度迅速回温,并在社交平台上呈现爆发式增长。仅在抖音,#水火锅#的话题播放量就已突破4500万次,小红书上相关讨论笔记更是超过了180万篇。
在这波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品牌和门店:
比如,“范钵钵重庆水火锅”位于成都武侯区,店铺面积约400平方米,主打80年代传统重庆风味。锅底坚持采用“70%汤+30%油”比例,强调食材本味的还原。
其经营思路也颇具特点:一是水火锅与粥底火锅双线布局;二是坚持只售卖新鲜食材,甚至设立了“发现冻货奖励一万元”机制;三是采用时间段阶梯折扣策略,比如每天晚上10点后菜品开始打折,凌晨2点以后直接免费。
再比如,“全哥的火锅”,一家由成都餐饮资深人士朱全操刀的新品牌,以水火锅为定位,在成都多个热点商圈迅速开出门店。
还有“临江路水派火锅”,坚持明厨亮灶、现煮高汤,还通过标语“能喝汤,能泡饭,吃了没负担”,收获了大量热度与好评。
此外,开业仅半年多的“豆芽老火锅”,也迅速蹿红,尤其在小红书上已有6000+篇相关笔记。其门店招牌上直接标明“纯手工炒料,传统老味道”,人均消费约80元左右。有顾客提到,周日下午近2点到店,依然要排队等位。
除了这些新锐品牌外,一些老牌火锅也在努力抓住“水火锅”这波热潮,并焕发新生,收获了大量曝光和市场关注,如“一举堂”“筷子街老大”“六火锅”“德明”等。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水火锅不仅会在重庆、成都这样的传统火锅重镇持续扩张,还可能在更多城市掀起风潮。
为什么突然成了创业大热门?
相比传统重油重辣的重庆火锅,水火锅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众多创业者争相布局的新赛道,背后有四大关键:
1、火锅行业内卷,水火锅降低成本成“解法”
火锅行业的内卷愈发严重,头部品牌的人均客单价都在下降,商家们为了保持盈利,只好拼命压缩成本。水火锅恰好成为一种“减负”利器。
传统油火锅锅底中,牛油用量惊人,锅底成本居高不下。而水火锅则反其道而行,大大降低了锅底成本。不仅如此,水火锅的汤底多功能适配,可以灵活延伸到麻辣烫等品类,提升单店坪效。
有人担心,水火锅主打吊汤,成本会不会更高?实际上,这种说法被夸大了。虽然优质高汤的制作成本高于普通清水,但和牛油相比,整体成本依然明显偏低。
此外,在蘸碟方面,水火锅更追求“食材本味”,大多门店只提供简单的酱油、醋、葱花、香菜等基础调料,或者直接推荐“原汤蘸碟”,进一步减少了物料成本和操作流程。
2、紧贴消费需求,填补火锅空白价格带
近日,“年轻人为什么对火锅祛魅了”冲上热搜;在去年,“69元锅底贵不贵”的话题也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大范围吐槽。消费者对于火锅客单价太高已心存不满。
水火锅锅底成本低,食材种类也比传统火锅少,整体客单价偏低,正好能顺势承接这一趋势,更倾向于中低端消费群体。
可以观察到的是,消费者把它当成经济实惠的餐饮选择,而不是像传统火锅作为聚餐餐饮形式。
3、火锅赛道同质化严重,呼唤新的“消费噱头”
近几年,火锅行业虽然热闹非凡,但也陷入了严重的同质化困境。
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的,市场也一直在呼唤创新产品。稍微有一点新意的火锅品类,如野菜火锅、鲜切牛肉火锅等等,只要出现新的噱头,都能迅速引发一波尝鲜热潮。
水火锅,除了以“能喝汤的火锅”这一鲜明卖点,还有最大的优点——可以吃出食材的品质。无论是口感体验、就餐方式,还是健康属性,水火锅都展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4、健康潮流加持,水火锅成消费新宠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火锅的期待也在悄然变化。传统油火锅虽然口味浓烈,但高油高盐高热量,越来越被年轻消费者视为“负担”。水火锅正好切中了这一健康需求。
更重要的是,水火锅在降低油脂含量的同时,依然保留了火锅“吃热气、吃鲜香”的本质体验。
水火锅的走红,
是火锅赛道降级的结果吗?
单一的麻辣重口味已无法满足日益分化的消费需求,水火锅能够爆火,代表了消费者对这一火锅业态的认可。
但不可避免地,一旦赛道火爆,一拥而上的水火锅门店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
一方面有很多优秀的水火锅店出现,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连水火锅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就借这个概念,开起了店。
据悉,高达88%的水火锅门店采用了简单的“加过滤水”的模式,真正用心现熬汤底的门店少之又少。很多所谓水火锅,依然是大量依赖鸡精、味精、调味粉提鲜。
虽然这种做法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和人力开支,降低了运营门槛,但在风味表现上大打折扣。
而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水火锅,应该以精熬骨汤为基础,不依赖化学添加剂,不用老油老汤,靠吊汤技艺自然提鲜,保持汤底本身的鲜美。这种纯粹的鲜味,才是水火锅能够持续打动消费者、立住口碑的核心。
此外,水火锅也面临着复购不足和毛利有限的问题。
消费者长期处在“油火锅”的市场教育中,面对水火锅这种清淡、讲求食材本味的风格,虽然初次体验时因为新奇、因为健康理念会被吸引。
但传统火锅的重口味带来的“上瘾感”,是水火锅目前难以替代的,这也说明:水火锅如果希望留住顾客,必须在汤底和食材搭配上持续优化,增强风味表现力。
此外,也有消费者吐槽水火锅的食材需要一般煨煮三四十分钟,这种较长的烹饪时间会有两层麻烦:对消费者来说,得提前预约,否则到店后需长时间等待,影响即时用餐体验;对商家来说,水火锅需要需要放慢进食节奏才能品尝到最佳风味,但在社交属性强、翻台率高的火锅场景中,这种“慢食”会导致翻台降低。
与传统火锅丰富的高价食材体系不同,水火锅由于定位清淡健康,主打平价蔬菜、普通肉类,整体品类丰富度不足,菜品的附加值也不高,使得单客毛利明显下降。
不可否认的是,水火锅将作为传统火锅的一种补充业态存在,特别是能很好地填补50-70元这个价位段的市场空白。
具体来看,大概率会分化成两个方向:一是在饮食偏清淡地区,成为居民日常用餐的轻量化选择;二是成为品牌菜单中的一个锅底选项。
无论未来走向哪个方向,有一点可以确定:汤底品质,将是水火锅能否生存下去的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