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主板挂牌上市。这家以“高质价比”和“下沉市场”为标签的零食量贩巨头,凭借超1.4万家门店、393亿元年营收和555亿元GMV(商品交易总额),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区域品牌到行业龙头:并购整合后的“万店版图”
鸣鸣很忙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国民平价品牌于2023年合并而来,合并后迅速完成资源整合,形成覆盖全国28个省份、超66%门店布局县域及乡镇市场的庞大网络。截至2024年底,其门店总数达14394家,日均新开门店21家,会员数突破1.2亿,年复购率高达75%。这一扩张速度背后,是加盟商模式的强力支撑:超7000家加盟商贡献了99.5%的收入,形成“总部赋能+加盟商共赢”的生态。
“让利式增长”逻辑:低毛利背后的普惠密码
与传统零售依赖高毛利的逻辑不同,鸣鸣很忙通过直连厂商、压缩中间环节,将毛利率控制在7.5%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0.35%。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称:“10元能买三四样零食,散装称重、小包装组合满足多样化需求。”这一策略吸引了价格敏感型用户,2024年交易单数超16亿,单店日均销售额达1.05万元。公司还将成本节约转化为对加盟商的让利,例如通过36个区域仓库、24小时物流体系,将存货周转天数压缩至11.6天,降低加盟商库存压力。
数字化与供应链:效率革命的“隐形引擎”
鸣鸣很忙的竞争力不仅在于低价,更在于其数字化和供应链体系的“护城河”。公司自主研发“智能中台”,实现从选品、订货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并首创远程智能化巡店系统,确保门店标准化运营。同时,其SKU(商品种类)超2000个,涵盖传统糕点、网红零食、健康轻食等多元品类,通过“多感官门店设计”和互动活动提升用户停留时长与转化率。
行业竞争白热化:扩张背后的隐忧与突围
尽管鸣鸣很忙稳居量贩零食赛道第一,但挑战不容忽视。一方面,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等竞争对手加速扩张,行业价格战持续升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健康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招股书亦坦承风险:若无法及时应对消费偏好变化或供应链管理失当,业绩可能受挫。为此,鸣鸣很忙计划将IPO募资用于门店拓展(尤其县域市场)、供应链升级及数字化建设,并推出3.0店型,新增日化、潮玩等品类,探索折扣店模式以巩固优势。
资本化加速行业洗牌:普惠与盈利如何平衡?
鸣鸣很忙的上市被视为行业分水岭。其“薄利多销”模式虽验证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但2.1%的净利润率也引发对可持续性的讨论。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后能否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本增效,并拓展高毛利品类,将是关键。此外,随着资本涌入,行业或迎来整合潮,缺乏供应链和资金实力的中小品牌可能被淘汰。
结语:一场关于“国民零食”的效率革命
鸣鸣很忙的IPO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零售业变革的缩影——通过极致效率与普惠理念,重构下沉市场的消费生态。其未来能否在资本助力下平衡增长与盈利,继续书写“国民品牌”的故事,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