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有这样一种蔬菜,“存在感”强得可怕。
早上吃、中午吃、晚餐还吃,今天吃、明天吃、后天依旧吃,几乎顿顿都能与它碰面。它,被称为山西人夏日餐桌的“四大金刚”之一,是很多人童年时的“噩梦”,但也是许多人心中的“饿”梦……它,就是西葫芦。
今天,跟着小编看看西葫芦是如何“硬控”山西人的!
顿顿都有!
山西人吃不完的西葫芦
西葫芦的吃法很多样,清炒、凉拌、煎饼、做馅等,从基础的西葫芦炒鸡蛋、素炒西葫芦、西葫芦炒肉,再到西红柿炒西葫芦、西葫芦汤面、西葫芦饼,从早饭到晚饭,几乎没有西葫芦不能做的饭。
西葫芦炒鸡蛋
素炒西葫芦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家常菜。西葫芦切成薄片,将鸡蛋炒散盛出备用,再将蒜片和干辣椒,小火爆香,下西葫芦炒软,加入鸡蛋和 预先调好的酱汁大火快炒,待汤汁浓稠,菜充分吸收了酱汁的味道,即可出锅装盘,只需要5分钟,简单味美的西葫芦炒鸡蛋就完成了。
图源:视觉中国
当然,对山西人而言,除了直接当菜吃,把西葫芦当成面浇头也是常见的吃法。西葫芦脆嫩中带着清甜,吸饱了料汁的面条弹牙爽滑,微辣的香气瞬间唤醒味蕾,质朴的家常滋味比肉菜还下饭~
图源:视觉中国
糊塌塌
任何一种蔬菜在山西都能变成一种面食,糊塌塌便是这样一道“面菜合一”的美食。一块西葫芦饼,既解决了主食的问题,又解决了菜的问题,是家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也是 很多山西人的童年记忆。
将西葫芦擦成细丝,加盐和五香粉腌制几分钟,腌出的水加入面粉和三个鸡蛋,搅到粘稠还能流动的状态。锅里倒入少量油,倒入两勺面糊,转动锅,把面糊摊均匀,煎到两面金黄。吃起来既有蔬菜的清香,又有白面的软糯,口感奇佳。
图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西葫芦熬羊肉
西葫芦还能搭羊肉?没错!在山西大同,有句俗语:“六月六,西葫芦熬羊肉。”“六月六”正值水草丰茂、羊肥菜鲜的时节,老大同人便会做这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时令美食。
将羊肉切块,汆水后捞出洗净。锅中水开,加葱、姜、花椒、茴香、盐等调料。放入羊肉,慢火炖一个半小时。西葫芦切块,焯水捞出后放入炖好的羊肉中,再熬10分钟,依口味适量加盐调味,出锅后的菜集清香与浓郁于一体,滋味十足,百吃不厌。
不仅好吃,
更是夏日“天然减脂餐”?
俗话说,“春季瓜,营养佳;夏季瓜,人人夸!”西葫芦虽是一种四季都能吃到的蔬菜,但在夏季更是尤为鲜嫩可口。
这是因为,夏天天气比较热,出汗会带走身体的很多水分,若是不注意补水,便容易口干舌燥,上火。因此,饮食上也要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瓜果,而西葫芦就是很好的选择。
图源:视觉中国
西葫芦,别看它名字里带“葫芦”两个字,其实它是葫芦科南瓜属的植物。 新鲜的西葫芦水分含量高达近95%,与黄瓜不相上下,不仅饱腹感强,在炎热的天气下食用清凉又解渴。不仅如此, 西葫芦的热量也超低,只有19 千卡/100 克,相当于苹果热量的近1/3,这对于减肥人群来说非常友好。
此外,西葫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能够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同时促进胃肠的蠕动,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
从“噩梦”到“饿”梦,
是被岁月拉长的乡愁……
对于很多山西孩子来说,日复一日的西葫芦,有些让人厌倦。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儿时的抵触与不耐,开始逐渐化作深深的眷恋~
长大离家后,餐馆里再精致的餐食,也抵不过记忆里妈妈摊的焦香糊塌塌;加班到饥肠辘辘时,只有那口裹着酱汁的西葫芦面能抚平疲惫…… 或许,从“噩梦”到“饿”梦,改变的从来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我们被岁月拉长的乡愁。
原来最朴素的西葫芦里,饱含着顺应时令的饮食智慧,藏着妈妈拌面糊时的力道,裹着灶火的温度,在日复一日间,连带着家的烟火气一起揉进胃里,悄然变成了日思夜想的“饿” 梦,与魂牵梦绕的家乡记忆。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