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早晨?
闹钟响了三次才克服掉起不来的心态,勉强起床;要洗脸时发现洗面奶用完了,只好拧开盖子,用力地挤出些应付一下;几番折腾,感觉已经不太顺了,路上买早餐偏又排起了长队……
明明都是小事,但当人坐进工位时,总觉得今天"电量"只剩50%。
可上周三完全不同——
那天准时自然醒;地铁有座位;晨会上思路清晰还冒出两个金句;下班时甚至绕路买了鲜花;回家还给猫主子梳了毛。
感觉自己的状态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
排除生理因素与外界环境的干扰,“低能量”的状态,早就有迹可循,可能是——
昨晚计划健身却刷手机到深夜的懊恼;
早上亲人一句"最近胖了吧"在心里转三圈;
朋友圈别人的度假照让你默默比较薪资......
这些小小的心念,没有人看得见,但它们,就像漏水的水龙头,一点点,微不可察地漏掉了我们的能量。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情况都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避免的就是关紧我们自己的“水龙头”,守好能量不漏掉。
如何关紧水龙头,守住我们的能量呢?
阳明先生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这个"事"可能小到像茶杯里的涟漪:
看到同龄人加薪时的一抹酸涩;
咖啡洒在衬衫时的那股烦躁;
被插队时咽下去的指责......
“磨”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心性。
“炼”的也不是技巧,而是对自己情绪、念头、行为的察觉。
越能在这些微小的“起心动念”中看见自己,就越能守住状态。
下一次状态低落时,不妨问问自己:
今天哪件小事让我的内心起了波澜?
然后深呼吸,感受那股烦躁从胸口升到喉咙的过程,像观察一片慢慢融化的冰。
看见、承认,即是释放的开始。
状态就像海边的脚印,涨潮时会被抚平。重要的是学会在潮湿的沙地上,走出让自己舒服的深浅。
给自己一点时间,别急着追求一直高能。先安安静静地,看见、整理、轻轻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