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啥好,自己在家做营养全面又实惠,这炒面连吃一周都不腻
在清晨的忙碌与慵懒交织中,早餐总是让人有些纠结。既要营养丰富,又要方便快捷,还得成本实惠,似乎并不容易。不过,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款自制炒面,绝对能满足你对早餐的所有期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厨房,系上围裙,开启这简单却满是温情的早餐制作。先准备好食材,面条是普通的挂面,易熟且价格亲民。再切些胡萝卜丝、青菜、火腿丝,鸡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配菜色彩缤纷,营养各异。
锅中倒油,油热后先煎鸡蛋,金黄的鸡蛋盛出,锅中再依次放入胡萝卜丝、火腿丝翻炒,接着加入煮过的面条,倒入少许生抽、老抽调味,最后放入青菜,翻炒均匀,一份香喷喷的炒面就出锅了。
这份炒面,既有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又有蔬菜补充维生素,火腿和鸡蛋则增添了蛋白质,营养十分全面。而且,自己在家做,成本不过几元钱,实惠又可口。连续吃一周,每天可以稍微变换一下配菜,都不会觉得腻。就这样,在每一个新的一天,用这份炒面开启活力满满的生活,简单却不失幸福天气热了吃凉菜,学会了这些凉菜,谁还会去饭店浪费钱啊!
在这个炎炎夏日,人们总是渴望能够清凉解暑。而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凉菜,无疑是消暑降温的最佳选择。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几款简单易学的凉菜制作方法,让你在家中也能轻松做出美味的凉菜,告别外出就餐的烦恼。
首先,我们来谈谈经典的凉拌黄瓜。将新鲜的黄瓜洗净切丝,加入适量的蒜末、醋、盐和糖,拌匀后放入冰箱冷藏片刻,即可享用清爽可口的凉拌黄瓜。这道菜不仅开胃解暑,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维生素。
接下来是凉拌木耳。黑木耳提前泡发,清洗干净后焯水备用。将木耳与红椒丝、香菜等配料一起放入碗中,加入酱油、香醋、芝麻油等调料拌匀,即可制成一道色泽诱人、口感丰富的凉拌木耳。
再来说说凉拌豆腐皮。豆腐皮切成细丝,用开水焯烫一下,沥干水分。将豆腐皮与胡萝卜丝、香菜等配料一起放入碗中,加入酱油、香油、辣椒油等调料拌匀,即可制成一道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凉拌豆腐皮。
最后,我们来尝试一下凉拌海带丝。海带提前泡发,清洗干净后切成细丝。将海带丝与胡萝卜丝、香菜等配料一起放入碗中,加入酱油、醋、芝麻油等调料拌匀,即可制成一道清爽可口、富含矿物质的凉拌海带丝。
通过以上几款简单的凉菜制作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在家制作美味凉菜的技巧。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不妨动手尝试一下,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一份清凉解暑的美食吧!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端午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素有辟邪祛毒,祈愿安康的习俗。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底蕴,更体现着千百年来,众人对古圣先贤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门前挂艾草、戴五彩绳等,这些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那除了这些外,其实还有 3种传统美食容易被我们忽视,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还有很好的寓意,代表着福气满满、吉祥安康,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这三种美食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咱们就来看一下吧!端午节将至!除了粽子,这3样传统美食别忘端上桌,福气满满过佳节!
端午节这天吃艾叶或者挂艾叶,一直都是一种传统习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艾草能够驱邪辟灾、散寒,同时也有杀菌消毒作用,可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保佑家人身体健康。艾草与土鸡的搭配,寓意驱除霉运,保佑平安。
食材准备:
鲜艾叶100g(或干艾叶30g)、老鸡半只、红枣6个、枸杞适量、椰枣2个(或蜜枣2个)、姜3片
具体做法:
1、鲜艾叶洗净焯一下水,再放入汤锅里,把焯过水的艾叶煮半个小时后捞出
2、鸡肉洗净加姜片焯水清洗干净,把鸡肉、去核红枣、椰枣、姜片,放入艾草水里,炖煮1小时,撒上枸杞,加盐调味。
民间有俗话“端午黄鳝赛人参”,说的就是端午前后黄鳝的肉质最嫩、最肥美,营养很高,适宜食用,这天可以给家人安排。另外,黄鳝身形修长,长得像龙蛇,而端午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都是与“龙”文化相关。有些地区还将黄鳝视为“水龙”化身,端午节吃它寓意沾龙气、祈求风调雨顺。
食材准备:
鳝鱼丝、葱、姜丝、蒜末、淀粉
具体做法:
1、调酱汁:碗里加一勺生抽,两勺老抽,一勺白糖,少许胡椒粉,一勺玉米淀粉,搅拌均匀备用
2、锅里热油,放葱、姜、蒜炒香,倒入鳝鱼丝后,加一勺料酒焖几秒去腥,再倒入酱汁
3、加入少许热水,盖上盖子,中小火煮熟出锅,撒上葱花、蒜末浇上热油即可。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炸糖糕的习俗,“糖糕”的“糖”代表着甜蜜。它颜色金黄圆润,糖心包裹其中,代表着人们对生活圆满的期许,充满甜蜜的寓意。尤其在端午节的早上,饭桌上一定会有油糕,其实也是对节日的一种庆祝方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食材准备:面粉200克,水400克,面粉20克,油20克
馅料:两勺红糖,两勺白糖,一勺白面,一勺芝麻,搅拌均匀
具体做法:
1、水开倒入面粉,转小火,顺时针搅拌面粉,搅拌至无干面粉状态,大约搅1分钟,垫上喷油,把面切一块凉凉
2、面团揉一起,加20克面粉,20克油,揉至光滑面团,盖上保鲜膜,醒30分钟
3、醒好的面,搓长条分成若干个小面团整成窝头状,放入糖,虎口收口,然后按成饼状
4、锅中油五成热,放入糖糕后,转小火定型,等到糖糕飘起来后, 转大火炸上色,来回翻面,炸至金黄色,捞出控油。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可为啥有人包的粽子软糯香甜,有人包的却又硬又夹生?
我包了20多年粽子,也是最近才听老辈人说,原来这里面藏着个“234”黄金比例!学会这几个数字,新手也能包出好吃的粽子,年年都能露一手!
先说这“2”,指的是糯米和水的比例。以前我泡糯米,要么水放少了,糯米没泡透;要么水放多了,糯米软趴趴没嚼劲。后来才知道,泡糯米的水和米按2:1放最合适。
比如用1斤糯米,就加2斤水。水没过糯米两指节,泡上3 - 4小时,摸起来软软的,但还能捏成团,这时候的糯米吸饱了水,煮的时候才容易熟透,口感也不会干巴巴的。
要是泡得太久,糯米会发黏,包的时候容易散;泡得不够,粽子就容易夹生,咬一口“嘎吱”响,跟嚼生米似的。
再说说“3”,这是粽叶和糯米的搭配比例。包粽子讲究“3片叶子包1份米”。1片叶子太薄,包的时候容易漏米;
2片叶子又不够结实,煮的时候容易散开。用3片粽叶交叠着铺开,中间折出个小漏斗,既能装够糯米,又能把粽子裹得严严实实。
像我家包肉粽,糯米里混着五花肉、咸蛋黄,沉甸甸的,如果叶子少了,根本兜不住。用3片粽叶包,再拿棉线一缠,煮的时候再怎么翻滚,馅料都老老实实待在里面,不会“跑”出来。来源:𝚠𝚠𝚠.𝚠𝚎𝟷𝟹𝟾𝟻.𝚌𝚌 𝚠𝚠𝚠.𝚚𝟷𝟾𝟹𝟷.𝚟𝚒𝚙 𝚠𝚠𝚠.𝚚𝟷𝟾𝟹𝟸.𝚟𝚒𝚙
最后这个“4”,说的是煮粽子的火候和时间。不管是高压锅还是普通锅,都得记住“大火40分钟,小火焖10分钟”。
一开始用大火,能让粽子快速升温,把糯米彻底煮透;要是全程小火,粽子中心很难熟透,外面软了里面还是硬的。
等煮够40分钟,转小火再焖10分钟,就像蒸馒头关火后焖一会儿,能让粽子里的水分均匀分布,吃起来更软糯。我试过偷懒,煮到一半关火,结果粽子表面黏糊糊,里面却是硬的,口感差太多了!
除了“234”比例,还有几个小窍门也得记牢。泡糯米时加一小勺盐,能提升粽子的香甜味;包粽子时,别把糯米塞得太满,七八分饱就行,不然煮的时候糯米膨胀,容易把粽叶撑破。
另外,不同馅料的粽子,煮的时间,也有点差别,像豆沙粽、蜜枣粽这种纯素的,可以少煮5分钟;鲜肉粽、蛋黄粽因为有肉,得再多煮10分钟,确保肉熟透。
以前总觉得包粽子,是个力气活,只要肯花时间就能包好。现在才明白,原来这里面藏着这么多门道!
照着“234”比例包粽子,再加上这些小技巧,煮出来的粽子,剥开粽叶香气扑鼻,咬一口软糯不黏牙,连不爱吃粽子的人,都忍不住多吃两个!
下次包粽子,赶紧试试这些方法,保准全家都夸你手艺好,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上一篇:经典名肴——寒菌炖肉
下一篇:别让“小念头”偷走你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