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记住“吃二样,做二事”习俗,弘扬传统事事顺!
一、吃二样
1、吃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是老传统了,传承老传统义不容辞,不会包粽子,现学也要学会。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也形成了南北风味;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其实粽子的馅料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想吃什么就包什么馅。今天分享一款黑加仑馅料的粽子,味道真是好。
食材:材料:芦苇叶子、蒲草、糯米、黑加仑。
做法:1、小河边这个季节正是芦苇叶子长得最好,最适合包粽子,随手摘一把,再采一把蒲草用来绑粽子,采回来的芦苇叶和蒲草煮一下,更容易包粽子,不煮的话容易破裂。2、糯米称重,提前2-3小时浸泡,我一般都是头天晚上泡上糯米,早上起来就可以包粽子。3、黑加仑去掉蒂部,清洗干净,把黑加仑加入到泡好的糯米中拌匀。4、取3片芦苇叶子,拿在手中窝一下,装入泡好的糯米黑加仑,再把叶子折过来,盖在糯米上面,再把芦苇叶尾部缠好即可。5、最后用蒲草绑起来,粽子就做好了。我包的三角粽子。6、锅里加水,大火烧开,大约煮3个小时,即可关火。一次吃不完的粽子,可以放在冰箱冷藏保存。
2、吃鸡蛋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一种用艾蒿做的最简单食物,简单2步就做好,但是好处多多,尤其是对于女子。老家的习俗,端午节会在门口挂上整棵的艾蒿,还会用艾蒿煮鸡蛋 ,每人都要吃一个,据老妈说那就是好处多多。其实艾蒿对于女性的宫寒具有很大的疗效,而艾叶与鸡蛋都对身体非常的有益,且艾叶可以暖宫,对于女生来说经常吃些很有好处。喜欢吃艾叶煮鸡蛋,只是为了小时候的家乡记忆,源于端午节家乡的习俗,我家年年都会这样做。煮蛋加点“它”,每天吃一个,暖宫除湿气,对女生特别好!
食材:材料:艾蒿,鸡蛋。
做法:1、一大早去采了艾蒿,除了端午挂到门外,还有就是用来煮蛋。2、把艾蒿洗净放入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和少许的盐。3、把鸡蛋洗净,放到锅里,大火烧开,小火再慢煮一阵。4、用艾蒿煮鸡蛋可以煮的老一些,浸泡在煮蛋的艾蒿水中,吃的时候每人一个。5、每到端午这都是我家除了吃粽子少不了的一个传统食物,虽说煮蛋很简单也很普通,但习俗需要传承。再说艾蒿煮蛋确实很适合女生吃,除了端午节,平时如果宫寒也可以常吃。
二、做二事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和纪念屈原有关。赛龙舟起源于中国南方的水乡,最初是为了祭祀水神或祈求丰收。后来与屈原的故事结合,成为纪念屈原的活动。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还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不同地区的赛龙舟习俗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的龙舟样式、比赛规则、祭祀仪式等。
2、饮雄黄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传统习俗源于古代,主要目的是驱邪避疫、解毒,祈求健康和平安。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防止其遗体被鱼虾啃食,纷纷将粽子、咸蛋投入江中,老中医将雄黄酒倒入江中,以期药晕鱼虾,保护屈原。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在中国民间极为盛行,尤其在长江流域地区。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