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苑旨 乔芮)“五月五,过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临近端午节,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饭堂推出山楂陈皮粽、淮山山楂粽、藿香紫苏粽等8款“药食同源”养生粽,为传统节日增添了一味“养生方”。
“医院此次推出的养生粽以药食同源为核心理念,每一味食材都有调理之效。” 5月27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山楂陈皮粽口感酸甜交织,能有效激发食欲,帮助积食、食欲不振的孩子打开味蕾;淮山山楂粽则将绵密山药与山楂完美搭配,特别适合脾胃虚弱人群,助力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推出的养生粽。医院供图
除了这两款备受好评的粽子外,藿香紫苏粽清新解暑,陈皮枸杞粽滋补养颜,红枣枸杞粽补血安神,当归元肉粽温补气血,红豆碱水粽利水消肿,海王鲜肉粽鲜美诱人,每一款粽子都暗藏“养生密码”。
“粽子主要由糯米制成,中医认为糯米性温,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但《本草逢原》记载‘糯米若做粘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这是因为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在加热后具有较高的黏弹性和延展性,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引起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张海燕表示,养生粽根据不同人群体质,搭配可食用中药材,让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使食入的粽子更容易消化。
张海燕表示,大家也可自制养生粽,根据体质和健康需求选择合适的食材与配方,并在烹饪方式和食用量上加以科学控制。建议尽量选用药食同源的食材,且用量不能过大。例如1个80克的粽子,加入陈皮、山楂的量3-5克、淮山的量5-10克即可。粽叶需煮沸5分钟杀菌,干粽叶需提前浸泡软化,避免破损导致漏米。粽子的蒸煮时间为1.5-2小时,确保中心温度达75℃以上,避免夹生引发肠胃不适。
此外,张海燕提醒,特殊人群在食用养生棕时也有讲究。糖尿病患者应避开传统糯米粽,宜选择杂粮粽(以燕麦、藜麦为主);心血管疾病患者,忌食高脂肉粽,控制钠盐摄入;胃肠功能弱者,需趁热食用,冷糯米更难消化;老人、儿童建议切小块细嚼慢咽,单次食用不超过1个;过敏体质者应避开花生、虾仁等常见过敏原,选择纯糯米或碱水粽;痛风患者避免海鲜粽,选择素粽搭配冬瓜汤;3岁以下儿童不建议食用粽子。
“希望养生粽子成为大家端午节的新选择,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的健康光彩。” 张海燕说。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