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刺身求根溯源的话,你会发现它其实来自于中国,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来才传至日本。中国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
但在我国,鱼脍,这一对鱼类的食用方法逐渐消失,到现今成为少数地区特有的美食。而日本却将这种食用方式发扬光大,成为人所众爱的一大知名美食。
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鱼,所以有时候大家会把生鱼片约等于为刺身的含义,当然这是不规范的称呼方式。
一般来讲,日本人更倾向于用海鱼作为原料。例如金枪鱼、三文鱼、鲷鱼、比目鱼、鲣鱼、多春鱼等等。(深海中的鱼,寄生虫相对较少)
有些淡水鱼如鲤鱼、鲫鱼也会被用来作为刺身。古代,鲤鱼则是刺身的上品佳肴。(想不到吧,居然吃鲤鱼)
随着刺身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材料被日本人制作为刺身,像章鱼、鱿鱼、墨鱼也都成为常见的材料。
刺身已经早已不限于鱼类原料了,像贝类,虾,蟹,海参…花样繁多。甚至鸡肉、鹿肉和马肉,居然都可以成为制作刺身的原料。
(对三文鱼刺身都欣赏不来的小编,面对这些奇奇怪怪的原料只能说:怕了怕了)
制作刺身有许多讲究,例如原料要新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新鲜到让吃下去的章鱼还在你嘴里跳舞的那种。不同食材应该切成的厚薄,也有一定的要求,以此来使食物最好的展现其的风味。与此同时,也应有精致美观的摆盘。
日本人吃刺身还讲究季节性,顺应时节应季而食。
从卫生角度看,每年食用刺身而染寄生虫和细菌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大量食用生食本身也对人体有害,会加重肠胃负担。
但日本人对于刺身的狂热并没有就此止步,不论在国宴或是平民请客时,都以招待刺身为最高礼节。大和民族的饮食文化讲究保留食物的原滋原味,他们往往提倡对食物的处理越简单越好,而像刺身这样的食物正好与他们的观念不谋而合。此外因为未经熟制加工,刺身营养物质没有流失,所以它营养丰富,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这更让刺身大受推崇。
当被问及,刺身没有经过很好处理会导致人们患传染病,是否有因此产生不再吃生鱼片的想法时,日本人表示''但是刺身太鲜美啦''。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进步,冷藏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样不仅延长了食材的保鲜时间,同时在进行低温消毒后,生鲜中的寄生虫就会被冻死,从而使得人们进食生海鲜变得更加安全、卫生,有了安全保障。
(生鱼片被放在冰块上不仅是为了保鲜,也可以低温杀死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