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做疙瘩汤,不少朋友就犯怵,尤其是对付那碗里的面疙瘩!老法子谁都知道:一手端着水碗,哆哆嗦嗦往面粉里滴水,另一手攥着筷子,跟打仗似的拼命搅啊拌啊。这活儿,忒考验手艺!水倒快了,眨眼功夫就搅和出几个死面大疙瘩,硬邦邦沉在锅底,煮半天都煮不透,嚼着费劲;水倒慢了,那胳膊搅得又酸又麻,出来的疙瘩细碎得像渣渣,一下锅全成了糊糊,汤不像汤,粥不像粥。
今儿个,咱就跟这费劲的老法子彻底说拜拜!教您一个神招儿,一分钟,保管您切出一大盘子个头均匀、四角分明、煮出来圆润筋道的小疙瘩来,省事儿又出彩!
您瞧好了,这妙招的关键就是——面团擀薄切小三角!
1、大碗里倒上适量的普通中筋面粉。这次咱不!加!水! 不对,是不!用!筷!子!搅! 咱直接上手!一点一点往面粉里加常温清水,边加边用筷子初步拌成大面絮。然后下手揉!揉成一个偏软一点、光滑不粘手的面团。软硬度怎么判断?就跟咱们耳垂的手感差不多,或者像捏自己嘴唇那样软软的,但又很有弹性,不粘盆也不粘手就行。揉好盖上湿布或者扣个碗,让面团“醒”个10-15分钟。醒面能让面筋松弛,待会儿更好擀开。
2、案板上撒点干面粉当“面扑儿”。醒好的面团放上去,用擀面杖使劲儿把它擀开!擀成一张又大又薄的面饼。多薄合适?比饺子皮厚点,比馄饨皮薄点,大概就2-3毫米厚的样子。擀的时候要均匀用力,时不时撒点干粉防粘,翻个面再擀擀,确保整张饼薄厚一致。
3、这才是最爽快的一步!拿起您家锋利的菜刀,先把擀好的大面饼切成宽度均匀的长条。然后,重点来了! 别竖着切方块!把长条稍微斜过来一点,斜刀切成大小一致的小菱形块或者小三角形块!您看,这形状,像不像一面面小小的三角旗子?对啦,这就是咱的“小旗子疙瘩”!切的时候刀要快,下手要利落,切好的小面片会自然散开,粒粒分明,绝不粘连!
蔬菜疙瘩汤的做法:
1、锅里倒点油烧热,扔一把葱花进去,“滋啦”一声爆出香味儿。接着把切好的西红柿块倒进去,中小火耐心煸炒,用锅铲压一压,把西红柿的汁儿和红油都炒出来。
2、往锅里加入足量的开水,开大火,把汤烧得咕嘟咕嘟翻滚起来。
3、水大开后,把咱切好的那些可爱的小旗子疙瘩,哗啦一下全倒进滚汤里。用勺子轻轻推散,别让它们粘锅底就行。
4、等锅里的汤再次沸腾起来,小疙瘩们都浮到水面上了,这时候调味!加入适量的盐,一小撮糖,再来点白胡椒粉(。喜欢颜色重点的,可以稍微淋一点点生抽。
5、保持汤是滚开的状态,把打散的鸡蛋液,抬高一点,像细线一样转着圈淋入滚汤的表面。别搅动,稍等十几秒,漂亮的蛋花就自己飘起来了。
6、最后关火前,撒上一大把切碎的青菜叶子,用汤的热乎劲儿一烫,翠绿翠绿的,颜色立马鲜亮起来。淋上几滴香油,那小香味儿“噌”就上来了,勾得人直咽口水!
自从用了这“擀饼切旗”的法子,我家再做疙瘩汤,再也没人抱怨疙瘩难吃了。三伏天里,您也赶紧试试吧!保管您一勺入口,惊喜得直拍大腿:“哎哟喂,这疙瘩汤,原来还能做得这么漂亮又好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